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4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文化] 试论以现代系统论构建和谐社会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3:4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关 键 词] 系统论;科学发展观;和谐

  [论文内容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对社会和谐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所谓“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不是一般的系统工程,而是特殊复杂巨系统工程。凡是系统工程都需要系统思维,构建和谐社会这种特殊复杂巨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系统思维。
  
  一、构建和谐社会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思维的第一要义,是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社会是有机整体,和谐社会的整体构建方案和构建过程绝非各局部构建方案和子过程的拼盘,而是所有局部和子过程的有机整合。系统的整体性特征表明,处于某个系统中的要素,其性能受到系统整体性的制约。所以要认识要素、部分,就要放在有机整体中认识,把它当作一个整体系统当中的部分和要素去认识。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要摈弃局部价值观树立全局观。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另外,系统的整体应该是一种有序的整体,整体中各个要素部分的排列组合应是有序的。这样其整体功能才能大于要素功能的代数和,呈现出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从整体上看我国社会系统的和谐有序,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1.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包括社会分工的和谐和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社会分工的和谐包括社会各类人员的比例构成的合理性、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率的增长性和社会地位的公平性等。众多的社会阶层,虽然其各自组成成员的职业身份、利益、偏好、背景、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很不相同,他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有各自的活动领地、谋生手段,但社会的各个阶层与各个行业都应是相互平等、相互依赖的关系。从利益关系方面讲,各阶层成员之间有相容互补的一面,当然,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加以协调和化解,有可能演化为阶层利益对抗和阶层冲突。因此,社会应十分关注对弱势阶层与强势阶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这是维持社会和谐所必须的。
  2.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基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使命所内含的一种必然要求,这种和谐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过去与现在的统一,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时间与空间的协调。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3.人内在精神上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内在精神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造就精神上和谐的人,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对人生幸福和意义的追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4.社会内部的和谐。包括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内部子系统的协调。政治和谐,关系到执政团队形象、效率,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等大问题;没有经济和谐就没有经济效率,整个社会的运转也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文化的和谐是指社会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外,社会内部环境的和谐包括区域发展和谐、和谐、国际和谐、生态和谐等目标,也是不可忽视的。
  5.外部环境的和谐。世界正进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总的来看,各个国家之间正在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相对和谐的关系。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标志着人类社会正超越国家和地区的局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全方位的融通和联系,具体表现为资源配置上的全球化、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等方面,各国必须与世界经济达成一种和谐发展的关系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协调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的手段是协调。协调是人们的自觉活动,旨在调整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配合,又保持一定的适当比例,使其协同共进。社会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差异是社会协调的前提,差异即矛盾。社会中的各个集团、成员之间的利益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社会各部分、领域的发展不平衡,普遍存在着各种冲突。差异的存在既使协调成为必要,又使协调成为可能。只有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差异,各部分才可能相互配合和补充,在差异的基础上统一便是和谐。黑格尔说:“和谐一方面见出本质的差异面的整体,另一方面也消除了这些差异的绝对对立,因此它们的相互依存和内在联系就显现为它们的统一。”哈肯的协同学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协同学的核心是强调系统各部分的协同是有序之源。协同学指出,当系统的部分相关程度较低时,控制参量的改变可以使系统内的相关作用强化,使系统离开原来的平衡态。当偏离到一定的临界点时,非线性的关联作用会突然放大,促使新的结构形成。在临界点系统面临多种演变方向,最能适应环境的、最为稳定的新态出现的几率最大。我们用协同学的原理来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会受到不少启迪。首先要使各个社会成员都认识到大家都同处于一个社会大系统中,各人的利益相互关联,还有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利益。如果系统处于良好状态,就有利于系统各部分的发展。这是产生协作、协同、协调的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应找准控制参量,不同的系统以及同一个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控制参量。要正确处理长效事业与短效事业的关系,不重视短效事业是不对的,但更应该重视长效事业,因为长效事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起的作用更长久也更为基本。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停留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层面上,而应当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长效事业当中。
  三、构建和谐要考虑系统的竞争协同规律
  
  竞争协同规律是系统的一个重要规律。协同概念通常是指组成事物的不同元素之间的和谐协调作用的关系。系统与之间既存在整体同一性,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整体同一性表现为协同,个体差异性表现出竞争,竞争和协同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推动系统的演化发展,这就是竞争协同律。和谐社会是针对不和谐而构建的,是针对社会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失衡、无序状态而构建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强调和谐、协同,着眼于统筹协调好社会发展的各种基本矛盾,主要是统筹好城乡、区域、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比例关系,排除和避免一切不利于协调的冲突、失调、波动,使各方面共同繁荣、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待建设和谐社会,以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观点对和谐进行定位,任何事物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无论是社会共同富裕,还是制度平稳过渡,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绝对的和谐。社会待遇和社会机会的多样化,人的先天条件在个体上的差异,地区、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等等,都是不可抹杀的社会差异的根源,其所蕴含的不和谐成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根源于社会分化,而社会分化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思路,只能是在承认社会分化的基础上逐步实践社会公正,走渐进和谐发展的道路。这就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注重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和谐社会不能抹杀竞争,没有了竞争就难以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社会就失去了创造活力,和谐社会应是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社会。
  系统论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在系统论的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协调统筹各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慧娟、陈海英、赵树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载《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第11期。
  2.吴长春、魏淑元:“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
  3.骆建萍:“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第10期。
  4.李龙江、沈 琰:“浅析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载《职业时空》2007年第7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8 00:52 , Processed in 0.0410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