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财政政策] 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复制链接]

2255

主题

2255

帖子

68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1:4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农投资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建立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调整和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和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等相关的改革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管理体制;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及其特有的弱质性行业特征,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作为政府对农业扶持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近几年,我国每年全国的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在2000多亿元。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极大地制约了其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积极作用的发挥。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总量不足,相对规模下降
  近年来,尽管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较大,但与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要求以及历史上形成的欠账相比,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如果按WTO协议计算口径,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财政支出、粮棉油糖价格补贴计算在内,1996~2000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分别为1083亿元、1267亿元、1826亿元、1709亿元和2200亿元,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 9%、5. 3%、7. 4%、7%和8. 8%.按照相同的口径,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约为30%~50%,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20%.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绝对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的同时,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不高,从1996年到2002年大致维持在8%左右,比1990年的10%约低2个百分点,比1980年的12%约低4个百分点,没有达到《农业法》规定“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由此可见,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相对规模呈现下降趋势。
  (二)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实际功能弱化
  整个“九五期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达到8055亿元,主要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业科研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农产品流通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财政扶贫支出、农业税收减免、政策性补贴支出等10部分。在此期间,政府对各项投入的侧重点不同,按比重的大小,平均依次为政策性补贴,占30. 43%;农林水气事业费,占20. 10%;农业基本建设,占19. 57%;支援生产支出,占12 .81%;财政扶贫支出,占6. 11%;农业综合开发,占5. 84%;农业科学事业费,占2. 25%;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占0. 15%;其他项目占2%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其支出结构也有不尽合理之处。
  1.“支农”与“养人”的矛盾突出,“吃饭财政”特征明显 我国政府农业财政支出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林水气部门的事业费占主体地位,“养人”支出比重过高,而真正用于建设方面的“支农”支出比重不高。“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成为不少地方财政支农的现状。例如,湖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安排了7亿元作为省本级的财政支农资金(不含农业综合开发),其中近3亿元用于省级的农口单位的人头费和事业费。四川省2003年各级的财政支农资金大约为50亿元(不含基本建设支出),其中35亿元用于“吃饭”。
  2.农业、农民的直接收益份额偏少,背离了支农政策原意 首先,当前预算内财政支农支出中的“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占了1/3,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各级农口行政事业单位事业经费开支,名义上属于支农支出,但实际上大部分流向了城市。其次,一些列入财政支农支出项目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全社会性的水利建设如江海堤防、南水北调、防洪防汛等比重较大,而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第三,相当一部分支农资金是通过扶持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化、乡镇企业、农产品流通等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大量资金流向了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和农业管理部门等,农民直接受益的份额很少。
  3.购销环节的补贴过高,基础性战略投资不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为了保证城乡居民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优价供给,给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购销差价以巨额的财政补贴,近几年,政府支农投人中,每年用于粮、棉、油、糖等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在500~700亿元之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30%以上。由于财力有限,一些关系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如农业品质改良、重大病害控制、食品安全保障、执法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或者没有财政立项支持,或者缺乏足够的投人保障,致使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效果差
  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1)按照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各级财政承担本级农业财政支出的管理,中央财政同时负责全国性农业财政政策的制定以及重要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一级财政对下一级农业财政支出管理负有指导的责任。(2)按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划分,农业财政支出分块管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表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多且乱,大约涉及26块,主要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由发改委系统单独管理或发改委与农口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农业科研费用主要由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或者科技部门与农口主管部门共同管理;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与农口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农产品补贴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与流通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是:(1)各级事权划分不明确,资金使用范围模糊。由于资金来源分散,不同渠道的资金项目的安排原则和管理办法大多为主管部门自行制订,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机协调,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权责分工以及操作程序过于复杂,实际执行过程中弹性很大。因此,农业投人混乱,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比较严重,导致农业资金投入在使用方向、建设内容、项自安排等方面难以协调和重复投入。(2)资金分块管理,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整体合力。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科研、生产、流通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力量分散,造成了“撒胡椒面”现象,难以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做到统筹安排、合理配置。(3)政出多门,监督不力,农业资金流失严重。尽管近几年加快了农业财政资金的制度建设,加强了农业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同时,在一些重要的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引入了项目管理、标准文本管理、专家评审制度、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但总的来说,仍然不够规范,截留、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8 00:12 , Processed in 0.0469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