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略论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21:0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传统思想  天人合一  文以载道   现实主义

  论文摘要:对中国思想与创作关系问题进行探讨,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阐发其与古典文学创作关系,指明其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引起了世界关注,赢得了广泛赞誉。英国著名学家汤恩在《展望二十一世纪》一书中赞扬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逐步培育起来的世界精神,可以成为世界统一和文化上的主轴”。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文学创作是何关系?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本文对上述问题试做讨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内涵透视

    (一)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是中华民族观察世界、体察人生的方式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超越的形而上学的表述。综观史上儒道释各家的阐释,可以归纳为:中国哲学当以“天人合一”为“至真”之价值目标,以“知行合”为“至善”之理想人格,以“情景合一”为“至美”之境界。

    (二}传统审美文化理想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决定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方式的特点,中国传统审美理想所指向的是文化与自然的调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中和之美”。中国的传统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各自的生命情态,并能与人的生命体验相互沟通,所谓万物交感,人天相通。

    (三}传统人格文化

    中国的文化精英以他们的人格理想和人格规范深深地影响了后代成长。中国的人格理想是“君子”。《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的人格内涵丰富,包括“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温、良、恭、俭、让等,要而言之,君子要有浩然正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古典文学创作的关系

    (一)传统哲学文化思想有力了古典文学创作

    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与情感世界里,天地间的万物是内化于人的心灵的,人与自然是“物我同一”的,这就是古代文人的创作思维方式。我们按照这一思维模式可以由物及人,寻求人格的映射物,并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映射物使用的话语也不尽相同。陆游在《卜算子·咏梅》写道:“骤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杜甫则写出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中写道:“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重重发,朝夕催人自白头”。由于物我合一,使诗人、作家化景象为意象,具有造境之功,创作出境界高深的作品,折射出他们对世界反思的哲学光芒,激发读者产生悲天J悯人的情怀。

    (二)文化品格对作家人品及作品人物塑造的影响

    文学创作是作家人品的外化,文学作品表达的是作家对的感悟,对人格理想的推崇。古典文学作家及作品推崇的人格理想基本上是君子形象占主导地位。作品努力建构君子的人格大厦。其基座是1)以天下为己任。孟子在《腾文公下》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建功立业。屈原作长诗《离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美政理想。(3)乐观旷达。苏轼是体现君子豁达、开朗、坚韧精神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唱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理想在古典诗歌创作中彰显

    古典创作审美理想是承载在审美意象中的,审美意象写意化和意境追求是中国诗歌的特色之一。在诗人的文学创作中审美意境常由月亮、柳、莲、梅花等构成一定情结色彩的意象组成。苏东坡吟咏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网,今夕是何年一”,。从上述审美意象选取上可以看出诗歌作者多自逆境感发,逆境源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某些阻隔,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人追求审美和谐的强烈愿望。

    三、中国传统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文以载道“等观念成为文学革命的引线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中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提倡现实主义的文艺观。“文以载道”是对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文道结合思想的一个公式性的概括。在新主义革命时期,仍要求格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公式,要求文还是旧文,载的道还是韩愈所说之“道”,就是文化专制主义。因此,以无产阶级为盟主的各革命阶级的文学联盟同以传统口号为护符的封建顽固派,即“选学妖孽、桐城缪种”进行了生死斗争。综合陈独秀、郑振铎、茅盾等人观点,现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能文中无道或无作家自己认可的所载之道,而是要有新思想,特别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通过对“文以载道”的批判,使新文学摆脱了封建的束缚,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近代思想,并具有了主义因素,出现了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作品、新的人物。

    (二)观照现实及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兴起

    综观中国思想,可以理解为“扎根”理论,中华一直是立足现实,致力与“天人合一”,解决现实人生的诸多问题,于是现实主义成为中国文学的深厚根基之一。国人“观风俗”、“考得失”,在表现中则努力做到“穷形尽相”。于是就有曹雪芹著《红楼梦》对现实主义的执著追求。正是由于古典现实主义的艺术成果积淀促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兴起。

    李大钊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要求新文学应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的“土壤根基”上。在中国史上,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艺术派,茅盾在《小说月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论文,阐发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显出现实主义倾向。在1956年至1957年间,出现了作家“干预生活”的作品,如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浸润于现当代作家思想与作品之中

    1.京派作家群—“中和之美”眷恋者

    “京派”是鲁迅在文学批评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指30年代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主要阵地在北京、天津形成的北方作家群。主要作家有:沈从文、废名等30年代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的身处北大、清华、燕京的作家自由组成的团体。他们将“和平静穆”作为追求的极至和最高境界,崇尚和谐、淳朴、节制的美学观念。京派作家善于从平凡的人生命运中细加品味,挖掘其中的诗意,寄托一定的文化理想,以节制感情,诚实、宽厚的心态进行创作,使作品达到一种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如废名的作品《竹林的故事》等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具有反朴归真的人生态度和肃穆静观是审美态度,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营造,反映乡村风景、风俗、人情之美,致力于乡间儿女情态的描写,透露出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悟,创造了一个古朴明净、清野朦胧的艺术世界,有“唐人绝句式”的小说之称。

    2.“天人合一”—新文学创作的文化追求之

    沈从文受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其审美观相应地表现为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追求。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从整体上呈现出都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他因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二十岁时来到北京求学,但刚到北京,他就被车站一个车夫骗了。随着在都市生活的时间愈久,他对都市人性的异化就越反感。《八骏图》展示教授们在道貌岸然的“道德”名分下,压抑自己天性,成为精神上阉人的可怕现象。沈从文将自己对于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追求寄托在其湘西题材的乡土小说中。“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得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而生活在这人间佳境中的人们质朴,善良,他们的人性呈现出“与自然的契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9 21:34 , Processed in 0.0499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