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论] 关于实践“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复制链接]

2800

主题

2800

帖子

84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3:3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践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近两年了,我的课堂已经像模像样,我的学生也已经形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求新的学习态度,在每一次的考试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回顾这个实践的过程,我将自己的一点感受汇集如下:
        一、 热爱、尊重学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双主体性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德国的胡塞尔认为,主体之间不能是一种因果关系,同时也不应该是一种纯粹形式逻辑推理关系,而是一种“同情”关系。因此,在双主体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完全独立平等的地位。 别林斯基也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的尺度。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为只有在慈爱的关怀中,学生才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存在,才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交往活动,接受教师的教导。人类的教育实践表明,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的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的爱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进而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学习上,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有些差生的转变,开始并不是因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往往是出于对教师的爱的反映。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冷酷还会导致学生的反感,进而将教师当作对立面加以实质性的掩护,从而使教育活动全面异化。   
        二、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让课堂教学充满问题,由问题开头,由问题结束,中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
        ①问题设计要有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在研究了本课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能够引领学习不断地思考和学习下去。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要充分备课,既要备教学内容,又要备学生心理。
        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条理性。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关的,教师设计提出的问题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问题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注意理清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联想。
        ③问题设计要有思考性、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现成的答案,要经过探讨、合作、思维,最终得到解决,这就为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交流提供了问题来源。  
        ④问题设计要有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继续探索学习下去。设计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要给学生更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或者让学生带着预习提纲的问题,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到的,要想探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 要有探究的欲望。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探究。
        ② 要有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创设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一个问题的空间,然后学生在个体探究、合作探究与集体探究当中,也就是个别学习之后,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展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理解上的缺欠,完善自己的想法,在班级交流中,评价他人与自己的思路,达到完成认知结构优化的作用。
        ③ 要有探究的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及班级交流的时间。因此,探究要有时间,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知识的自信心。
        四、分层给学生布置“合适”的课后作业,全面巩固课堂知识。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跟作业的质量、次数并不是成简单的正比例关系。目前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有错误的观点,他们盲目认为作业布置少了就等同于学生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少了,进而等同于学习成绩不好。其实,成功的作业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适合“学生”,在于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心理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意向和行动,使师生情感同步、教与学同步。目前学生低效的作业中很多题目是多次重复出现的,学生是机械的重复,到考试时,题目稍有变动,错误率还是很高;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导致“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在选题时没有经过认真地分析和筛选,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仅仅是为做题而做题、为老师做题目,这样的效率当然很低。
        因此,提高学习效率,数学作业题的挑选要少而精,作业题要真正起到复习、巩固、拓宽的作用。特别是注意要分层布置作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做基础的题目、中等学生做提高性的题目、基础好的学生做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这样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做完后要有时间进行总结:解题过程中用到哪些数学知识,题目的情景符合哪些数学规律,或者属于哪一类数学模型,题目是否还可以有另外的解法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巩固课堂的成果。
        以上是我实践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其中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一定会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教学效果,将主体参与教学进行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13 13:30 , Processed in 0.3565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