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论]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思维情境的创设

[复制链接]

2800

主题

2800

帖子

84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3:2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总是埋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出有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己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的惊愕,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堂教学中有了学习气氛和认知冲突,即创设了思维情境,学生便有了展开思维的动因、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助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
        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欠佳。引入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1、故事激趣,以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和数学家的趣味故事创设思维情境。新课开始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或创设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统计初步》时,我又讲了一个有关数学的趣事: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判断《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国外也很出名。按照红学家们的说法,这部巨著的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鄂。这种意见对不对?数学家们用自己的方法对此做出了判断。我们知道每个人写作的风格有所不同,古人也不例外。有的也许喜欢用“之、乎”有的更喜欢用“者、也”根据常用字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多少(称为频率)就可以看出风格上的差别。这样一来谁是作者不言自明。我国学者李贤平经过对47个虚词的统计,结果发现红学家们的说法是正确的。统计的学习,学生学起来枯燥。但是用故事来引入,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生动活泼、有趣、有价值。
        2、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纯数学问题,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也就更没有思维的积极性。但如果我们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情况就会不一样。例如我在复习应用题时,先问同学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一下子同学们就非常热烈的讨论起来。有的说是足球,有的说是上网。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对足球和上网有兴趣,肯定也非常熟悉,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道与足球有关的应用题。
        为了庆祝中国足球队首次进入世界赛,曙光体育器材厂赠送一批足球给希望中学足球队,若足球队每人领一个则少6个球,每两人领一个则剩余6个球,问这批足球共多少个?小明领到足球十分高兴,就仔细地研究起
足球上的黑白块。结果发现,黑块呈五边形,白块呈六边形(如图)黑白相间的球体上黑块共12块,问白块共有多少块?
         
        这道题是实际性应用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在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所以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
        3、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直观要素以概括的映象表象的形态,以及仿佛显示着和预知着还没有以同的形态展开的思想系统图式的形态,参加在思维过程中。”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利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软件动态的演示函数图象,形象直观的效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
        二、新课进行过程中创设思维情境
        学生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化——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一种是顺应——当新知识能被旧知识同化时,要调整原有知识结构,去适应新知识。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思维情境是借助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作为同化和顺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在新课进行中思维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新课中创设思维情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l、造“愤”、“徘”意境。“愤徘意境”,即所谓“欲知未知,半生不熟”的情境。“愤”是欲求明而不得。“徘”是想说又说不出来。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最高,一启则发。其具体作法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跳跃。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新课学习中有着一定的认知过程,即由“不知到知”的意向、领会过程。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往往掩盖了认知思维的存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发生发展过程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认识过程的。而“暴露”过程的本身就显示了较强的思维情境,它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达到充分统一。
        三、在练习和小结中创设思维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念可以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练习也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创设课堂练习的思维情境,能大大强化这个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安排课堂练习,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浅后深。
        在课堂小结中也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由于小结是一堂课的  “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课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17 02:29 , Processed in 0.0564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