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论] 激发学习兴趣,从研究学生心理开始

[复制链接]

2800

主题

2800

帖子

84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4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3:0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疑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好胜心很强。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 7/22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二、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倍”。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倍。”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1/25。”……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兴趣。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对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不同大小的几幅三角板,让学生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说不管三角板多大,直角都同样大。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其他同学发现其他两个锐角也与边的长段无关。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3.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     4、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便于接受。  
           5、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 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使学生的参与有深度、广度。  
    6.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热爱和尊重学生,使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数学学习发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宽松氛围,解放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16 05:43 , Processed in 0.3855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