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类] 中小学创造心理教育的策略

[复制链接]

8005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0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7:2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创造心理教育;策略 摘要:结合当前创新教育的要求,阐述了中小学开展创造心理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随着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基础教育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注重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以塑造学生全面素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的创造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最本质特征和深层次要求。开展创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长学生的创造才干,有很多途径。我们认为,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中小学教育现状出发,依据儿童的年龄心理持点来安排、设计教育活动,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创造心理素质教育,就是根据现代创造学原理和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要求,采用心理教育的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活动。具体地讲,创造心理素质教育是从创造智能素质和创造个性素质两方面,双管齐下,协同培养,从而开发学生的最宝贵的创造潜能素质。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开展创造心理教育,必须从整体上来设计、组织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均应体现出创造教育的要求和心理教育的特色。这是中小学开展创造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开展卓有成效的创造心理教育活动,还有赖于教育者对以下策略的认识和把握。

    第一,教育方式的民主性   

创造的本质在于求异。当对个人的赞许是以顺从为条件时,有创造性的人就会感到压抑。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我们的学校系统中是会感到困难的。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大多奖励顺从而反对发散性思维。因此,开展创造心理教育,必须强调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方式,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而不是集中专制和强求一律。我们必须认识到创造力是人的潜在价值。鼓励学生用不同于老师的方式来理解知识,用不同于其他人的观察和思考来认识客观事物,保证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

    教育方式的民主性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唯教师是从,唯教材是从”的局面,真正将学生推到认识的主体的地位,放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汲取知识,完善自身。正如前苏联学者雅各得钦所言:“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

    第二,教育过程的活动性

    能力和个性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工作、劳动等实践活动。创造素质作为心理品质中最可宝贵的成份,自然也不能脱离客观现实活动。儿童的创造心理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其内在的自我实现需要与外在的客观现实要求相结合的作用。由于处在身心成长期的青少年儿童,自我实现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外在客观现实的要求,外在环境影响的作用就益发显得重要。因此,中小学开展创造心理教育,就应当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来强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心理动力。这里,开展卓有成效、丰富多彩的教育训练活动,尤其是结合科技创造开展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活动,便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上海市和田路小学,自1980年以来,利用“三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受到广泛关注,便是良好的例证。

    通过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加强教学的应用环节,发现教育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第三,教育原则的鼓励性

创造活动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艰难、最复杂的活动。它需要创造者体力与智力的高度紧张,需要不怕困难,不畏权威的独立品格和不畏打击和挫折的勇气。然而,这种创造素质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自我锻炼,还须教育者的培养与帮助。如果学生力图表现出创造性,而教师以固定的眼光、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对待之,那么,他们或受到惩罚,或遭遇指责、失败,久而久之,创造的欲望之火便会渐渐熄灭。

    提倡鼓励性原则,就是要求教育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鼓励、对学生的错误多给予理解和忍耐,避免过分的指责。在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要让儿童能真正感受到自由、轻松的氛围,能真正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树立创造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对创造对象和创造过程充满着热情和期待,就会对创造活动达到迷恋的程度,从而使单调、繁杂、艰难的创造活动在轻松、愉快、充满好奇的环境氛围中进行,激发起更多的创造灵感,释放出更多的创造能量。无怪乎国外的创造心理训练都强调被试者思维的流畅性,避免中途打断或作否定评价,原因即在于此。

    第四,教育要求的适度性

应当清楚的是,中小学生的创造活动,都必须紧密结合其学习过程而展开,它不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活动。因此,对中小学开展创造心理教育的要求不宜过高、过严。具体来说,它不一定要求每人每次活动都能产生富有社会评价意义的新颖独特的活动产品。只要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富有意义的观点、方法(哪怕是对他自己来说是新颖的)都可以视作创造心理教育,否则,只会挫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提高。

    中小学创造心理教育活动,是为将来学生从事创造发明打基础的奠基性工作,因此,开展创造心理教育,必须做到两个适度。其一,开展活动,不宜过多、过滥,冲淡正常的学科教育活动。其二,不能混淆学生创造与成人创造的界限,违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当前,一些学校打着“减负”的招牌,借素质教育之名,组织一系列的参观、访问、竞赛活动,他们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大量开展课外活动,少考试,甚至取消考试。一学期中,文艺节、科技节、花卉节、体育周等名目繁多,冲淡了课堂教学,已引起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课堂教学,而且要优化课堂教学,向时间要效率。因为创造是需要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的;素质教育不是要取消考试,而是要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侧重于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核;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追求活动的表面效应,而是要精心设计、组织富有教育训练意义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开展创造心理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的实际,脱离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而是要围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素质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白应乐。创造性教学原则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87,(6).

    [2]崔光成。日本小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2).

    [3]葛明贵。小学创造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9,(2).

    [4]申纪云。创造性教学原理与方法[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5]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3 16:00 , Processed in 0.3909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