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0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类]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复制链接]

8005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0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7: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1、学习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由于中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学习负担重,考试分数及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使其对学习、考试产生焦虑、冷漠或恐惧心情,心情烦躁抑郁,好发怒,不想学习,上课不愿听讲,影响课堂纪律,作业马虎,疏远他人,怕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害怕考试,用作弊来反对考试,对重要考试甚至想通过伤残自身来躲避。这些心理障碍如得不到有效控制、疏导,将对学生的学业进步产生很大影响。

    2、性认识的障碍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性生理不断发展,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对异性充满神秘、好奇、好感。但由于学校及家庭对性教育的滞后,性心理得不到正确引导,对性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往往给学生带来许多迷悯和困惑,如与异性交往不适应,在异性面前或过分拘谨、局促不安、手脚无措,无法以平常心大方地与异性交往;或过分热衷于性引诱,沉溺于性幻想、冲动并渴望得到体验,产生早恋现象,甚至走上越轨、犯罪的道路。性障碍已成为中学生最常见、最难以启齿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3、人际关系的障碍

    从小学时代进入中学时代,中学生如何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是他们能引陨利完成青春期过渡的重要前提。但嫉妒、自卑、多疑、冷漠或孤独等不良心理品质以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异时性,往往造成了他们不能正常处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人交往或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他们不愿合群,不愿与人接触,总是游离于集体,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对人心存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内心感觉孤独、寂寞、空虚而又无法排解,心理矛盾日益加剧和突出。中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常被其性格类型所掩盖,不容易引起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障碍越来越严重。

    4、自我意识的障碍

    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对事物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观点,不愿盲目遵从,自我意识逐步发展。但此阶段的中学生正是从儿童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半成熟、半幼稚与独立性、依赖性共存,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呈波澜起伏状,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无法正确把握,看待问题容易固执己见、片面化和绝对化;爱按照个人好恶和一时心血来潮来论事论人,缺乏理性和客观标准;遇事沉不住气,易受激怒,往往火冒三丈,唇枪舌战,甚至拳脚相加,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对待自己要么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自我否定,自我压抑,悲观失望,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要么自我意识膨胀,过高估计自己的现状,甚至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常做“白日梦”,把幻想当现实,而一旦遭遇挫折,便极易滑到自我萎缩的境地而一蹶不振。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目前要求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前不久,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从明年秋开始,有条件的大中城市、中小学校要逐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那么,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如果仍把这些现象单纯地当作“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问题来解决,或热情教育,或严肃批评,从德育的角度来解决问题,恐怕是难以奏效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单纯而孤立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和知识传授,还应关注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顺利完成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能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二、教育对策

    1、创设和谐的氛围

    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师生之间和班级内部如果是和谐、团结的环境,那么教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便成功了一半。在这方面,班主任应注重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他们的自卑、孤独、距怯、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任,他们就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烦恼。

    其次,应造就班级和谐的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在创造和谐的班级环境时,班主任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育全班同学建立起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既激烈竞争又携手共进,既和睦相处又诚恳帮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使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友情和温暖。  二是提倡并鼓励男女同学正当交往,以打破男女同学之间的“神秘感”,满足青春期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心理需要,同时又减少“早恋”现象。

    三是引导学生既要发现自己独特的长处,又要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使班上呈现人人自尊、同时又尊重别人的好风气,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自己的尊严与自豪感,愉快地接受自己,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

    四是组织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调节学生的紧张学习生活,使他们有一种集体自豪感和精神充实感,避免长期单调枯燥的学习给学生造成焦虑烦躁和极度紧张等不良的心情。

    2、举办专题讲座

    青春期教育不是被动地解决学生已产生的心理问题,而是在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时积极主动地发挥引导作用。因此中学生进入初中后,学校就应开设专题讲座,根据学生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将有关心理学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和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如告诉学生如何适应新环境,接纳新老师,了解新同学;如何与人交往,学会自控;如何缓解考试、升学的压力;面对挫折如何奋起等等,专题讲座既可以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班主任。不论是谁主持,都应把握这样的原则:生动、平等、参与。

    3、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也就是个别谈话,是青春期教育最重要、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它与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性的谈心不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无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此项工作多由班主任承担。作为班主任,应具备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否则个别谈话的心理辅导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教师应做到:一是要做到认真“倾听”;二是要做到理解、协商;三是要做到保密。

    对于心理障碍较严重的学生,教师不妨采取一些简单的心理治疗办法,如支持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模仿学习疗法、强化疗法等,来纠正学生的某些较严重的不良行为。

    4、书信联系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时候交谈并不是心灵沟通的最佳形式。用书信进行师生对话,对于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讲,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或不好意思,又能达到与自己信任的教师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而对于教师来说,与学生书信来往,既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能更全面、更真实、更细腻地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更主动、更准确、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许多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保持书信往来,对学生的帮助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此方法不适应在学生中广泛使用,只适合针对个别学生。

    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作为家长,更有责任配合学校,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使中学生顺利完成青春期的过渡。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式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同时应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主动承担起舒缓孩子情绪压力的责任,掌握批评艺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切忌用挖苦、讽刺、翻旧账的方式批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家长们如果能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变化特点,科学、民主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那么感叹孩子教育难、“代沟”难逾越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康和谐发展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未来建设者、参与者的素质要求,其重要性已得到普遍的共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3 18:21 , Processed in 0.0653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