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学类]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复制链接]

8005

主题

800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0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5:4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正确理解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入手,科学看待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要注意《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简单相加,体育与健康课程也不是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它只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中,将初中《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更名,说明了我们国家更加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正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其课程的价值在于“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众所周知,体育与心理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如《辞海》所释:“以运动为基本手段,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卫生设施,锻炼人们的身体,从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狭义的体育是指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而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等。那么,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强健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学校体育活动中,通过知识的传播、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及亲身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体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与自尊,培养竞争意识,体验体育活动中的成功喜悦

中小学体育教育,不是用超强的体力付出赢得高额的回报,不会以比赛、争第一为目的,但是我们要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心理品质。学生对于各种运动项目的技能技巧,都有一个从不会到基本掌握,再到完全熟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努力达成既定的目标。当既定的目标达成以后,他们会有一份成功的喜悦,比如,在100米短跑比赛中获得名次,在跳高比赛中打破学校记录,或者自己的成绩比以往有所进步,或者在众多体育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充满信心,提升自尊,进而养成珍惜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开朗、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二、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在学校的众多体育项目中,只是基本学会打打球、跑跑步,那是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的,但是要达到一种熟练的境界,或严格按要求做好,或超越自己以往的成绩,这时的体育活动就会与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比如学习游泳、跳马、单双杠、平衡木等项目,就要求学生不断克服害怕、胆怯的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苦炼,掌握其中的要点与精髓,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样,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也需要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也要克服许多困难,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像体操王子李宁、跳水冠军田亮、伏明霞、乒坛冠军王楠、孔令辉等优秀运动员,在他们辉煌业绩的后面,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跌倒了多少次。正是由于他们在长期的训练中,铸就了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克服训练中的各种困难,赢得今天的胜利。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去当世界冠军,但是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体育精神,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乐趣,进而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才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之一。
三、学校体育有助于自我潜力的挖掘,提升与超越自我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类需要的问题时,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到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其中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倘若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最低限度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在这些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而“体育运动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复于某一个技术动作的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感受和体会对这一练习动作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行为主体价值进行不断的思索和体验,以达到自我价值体现的目的。”实际上,“体育行为本身就是自我价值体现的确认的过程。人类只有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才能更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体现。”中小学的体育活动虽然不能与专业体育学校的训练相比,不能成就一大批体育专业人才。但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这个过程,使学生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取得好的成绩。有了信心,他们不仅会在体育活动中有良好的表现,而且也会把这种良好的表现迁移到学习中去,不断去探索、去追求更高的境界,从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四、学校体育有助于情绪的宣泄与调控

目前,在“减负”的呼声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比较重,尤其是在中学学习阶段,学习的科目增加,内容增多,加上各种各样的考试、测验和名目繁多的学科比赛。但学习时间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而进入中学的学生,学习节奏加快了,活动和休息时间也相对减少了,相反,考试的频率却在增加,高三的学生更是处在激烈紧张的考前气氛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定的情绪宣泄以求得心理的平衡与健康,而通过体育活动,如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一方面可以尽情地释放心中的郁闷,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在历经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克服比赛中紧张、恐惧的情绪。学会这些方法以后,学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调控情绪,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学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在球场逞个人英雄主义,不可能赢得比赛的胜利,它必须通过伙伴的合作与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说,竞争与合作是体育精神的精髓。在体育运动中,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体现出一种社会的情感与责任感。正是因为如此,要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关爱与尊重运动能力弱的同伴,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场上对手”与“场外朋友”之间的关系,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含有诸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把初中《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突出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总目标。从此,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挖掘出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体育课程中占有了应有的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目标,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这样一来,是否有人会认为,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相加,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代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答案是否定的。至少这些观点具有片面性。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与体育有关的内容,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两者不能截然分开。第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原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的突出与强化,并且拓宽了内容,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学习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不仅使学生能够自我认识和体验,而且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第三,正是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与体育有关的内容,因此,它不包括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它只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等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仅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能达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3 22:24 , Processed in 0.0970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