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7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相关] 浅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0:3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区域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于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技导向作用,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三个方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单位和个人的捐赠。从1986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立至2005年,中央财政拨款累计达170多亿元,其中“十五”(2001—2005年)期间已经超过100亿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依靠鼓励创新、平等竞争和科学的机制,充分发挥导向、稳定和激励的功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孕育创新源头,发现培养和吸引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于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技导向作用,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体现在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环境和技术创新绩效三个方面。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迄今为止,基金委已资助与技术创新研究直接相关的50个项目,其中包括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49项,资助总经费超过400万元人民币。多年来,基金委对技术创新研究的资助一直是延续的,且经费保持着适度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中国改革开放与不断发展对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需求。翻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创新的重要性逐步得到各界的认同。的持续、高速与稳定增长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同时,由于学者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技术创新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每年都有许多科学家技术创新领域的研究项目。

  基金委资助的是广义的技术创新研究,其范围涉及创新构想到获得实际应用,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品化及产业化等有关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创造和改进;新生产方式、新组织体制和新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需求、新市场的开拓和占领。随着创新思想的深人人心和人们对创新需求的日益强烈,与技术创新有关联的其他层面的创新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等,在近几年中也有项目获得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年来资助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四方面。

  (一)为国家、部门有关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项目为建立与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部分为政府决策时所采用,其社会影响是重大且长期的。如由邓寿鹏、傅家骥、贾蔚文、许庆瑞等人共同主持的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对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傅家骥、贾蔚文等提出的倡议被国家经贸委、科技部所采纳,促成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起动。由于基金委资助项目研究活动的影响,许多省、自治区或城市等开始重视本区域的技术创新活动,承担课题的学者运用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直接为区域技术创新政策的制订做了许多实质性的工作。贾蔚文教授与上海、南通等城市的领导进行交流,推进了区域的技术创新实践。柳卸林、薛澜、方新等学者的研究工作在推动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99年8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召开了全国技术创新大会。许多承担过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与长期积极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丰富了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

  学者们发表了大量的论文、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丰富了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在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围绕我国技术创新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观点、思路与对策,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提出的技术创新追赶陷阱、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理论、基于阶段的技术创新测度框架、创新产品选择空间等内容丰富和完善了技术创新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建成教授在系统国内外创新扩散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技术创新扩散的随机因素进行了揭示与归类,提出在供给有约束的条件下的随机扩散模型和适合高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方法和模型,证明了在一类随机扩散模型和著名BASS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等价关系,并考虑了政府、中介机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昆明理工大学向刚教授等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估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的主模型和用岭回归、主成分分析等建立的辅助模型用于定量评价,探讨了合理分配创新效益的思路,并在云南红塔集团等企业中得到应用。其研究思路曾得到创新过程的创始人美国西北大学Rubenstein教授的高度评价。

  (三)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与直接资助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国家科技部负责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相比,科学基金对资助技术创新的经费规模要小许多,但是其研究成果提高了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指出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方法、途径,并提供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与建议,对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理论导向作用。

  (四)为国家培养了技术创新研究与方面的人才

  在基金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创新研究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人才相对集中的单位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初步形成了有影响的研究队伍和机构。

  二、自然科学基金与区域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环境是决定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发挥的关键之一。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活动是一种政府行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是技术创新环境营造的主要承担者。因为一个区域有必要利用有效的手段,形成有特色知识创新活动的行政管理与协调机构。政府相关职能的形式和强化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发明等创新活动网络化和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活动在新型生产力构造和作用中的地位和功能被社会认同的具体体现。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要实现从直接干预到间接监督管理的职能转换,政府间接管理的方式主要是:创造条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活动,以促进技术变革。

  (一)提高创新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是各种创新要素流动的载体,一个区域的创新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如有线和移动电话、互联网、的发展水平;硬的基础设施,如铁路和公路人均拥有量,多种方式形成的客流量和货流量(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创新基础设施的贡献在于:在基金项目支出中,用于改善、提高科研的基础设施水平的业务费和固定资产购建费是最主要的支出,这两项费用的稳定支出有利于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

  (二)拉动需求

  市场是拉动技术创新的原始力量,市场需求包括:政府支出、固定资产、商品出口和居民消费。自然科学基金对于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主要在于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科技经费支出数量。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越来越依赖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不论是国家还是区域,其科技自身的实力与发展潜力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区域科技实力指区域在现有科技发展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科技投入,开展科技活动,并取得科技产出的总体水平与能力,其内涵主要有:一是科技投入;二是科技产出;三是科技发展环境。其中,区域科技活动的科技投入是影响区域科技实力的首要因素,科技投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技产出的多少和科技发展环境的恶劣。科技投入可分为:科研投入、财力投入、物质投人,同样财力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科研人力投入、物质投入的数量和规模。因而,财力投入的多少是区域科技实力和发展潜力强弱的前提条件,也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政府资金具有其他(如企业资金、信贷、其他资金等)经费来源形式无可比拟的大数量、稳定性、长期性等优势,能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期性、高风险性、对地区长远发展具有潜在重大影响力的大型基础研究提供持续大量的经费支持。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不断增长,从1986年的8000万元起步已增长到2005年的26.95亿元,项目资助强度稳步提高,增加了政府支出总量,通过促进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基础的基础研究,增强了区域科技实力,发挥了科学技术研究的溢出效益。

  除了高校科研经费中政府资金持续增长对地区政府财政支出产生的影响外,自然科学基金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表现在:科研经费内部支出用于科研的固定资产增加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同时也提高了地区固定资产的技术含量。

  三、自然科学基金与区域技术创新绩效

  区域创新能力最终表现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助,使其在科研活动中参与知识创造、流动,提升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技术创新营造,产生不同的经济绩效,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对经济建设的贡献

  科技与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基础研究中取得的大量成果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例如,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培养出转基因杂交水稻并大面积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抗青枯病转基因马铃薯株系的培养,以及转基因羊、转基因试管牛的培养成功,为、畜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金融研究、油气形成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为解决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新型人工微结构和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制备成功以及碳纳米管阵列、超长纳米管和氮化稼一维纳米晶体的制备合成,推动了我国新技术、新材料的迅速发展;油储地球研究结合我国陆相成油的特点,开发出十多种软件包,对深层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意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融合及其互动作用加快,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学科、新领域不断萌生并呈现出较大的应用前景。以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为例,重大项目解决了众多国家重大工程和工农业生产中关键科学问题,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三峡枢纽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以解决三峡建设中实际科学技术问题为背景,涉及泥沙、通航、岩石高边坡、原材料、水工建筑安全与反馈设计等几个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其他水利水电工程也有应用价值,有不少成果己得到应用。又如“化学工程中重大基础研究——传质分离过程与化学反应工程”建立了一系列现代化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广泛采用计算传递学和数学模型化等现代研究方法,在相关领域内得出了若干科学准则、规律,提出了更完善的对过程机理的解释,建立了更有效的数学模型;这些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取得了突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重大项目对于经济建设的贡献见表1)。


  (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健康和环保是当今越来越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国防建设又关系国家安危,有相当一部分重大项目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如“中华基因组中若干位点基因结构的研究”(项目编号:39392900)完成了南、北方两个汉族人群和西南、东北地区12个少数民族基因组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基因组保存了宝贵资源,该项目所建立的技术方法、获取的标本、数据和资料、积累的经验以及培养的人才,为我国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长江、黄河两流域旱涝规律研究”探索出一套的预报方法,提出旱涝综合长期预报方法,并在lAP大气环流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海一气藕合短期气候预报模式,成功地预报了1991夏季江淮流域的严重洪涝灾害,在几次重大防汛抗旱决策中发挥了重大社会效益,关于重大项目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统计情况见表2。


  (三)促进就业

  创新不仅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还提高了就业结构质量。首先,自然科学基金通过对高校的资助培养了大量的博硕士研究生、带动了教师科研队伍的壮大,这两类科研人才数量庞大,是地区发展高层次人才的核心构成力量。这对于区域就业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产业人口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改变,促进区域行业、职业构成的改变;提高在业人口素质。其次,技术创新可以通过产生新的需求来拉动就业。技术创新通常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既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力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以同样的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生产出更多商品意味着更低的价格,低价意味着消费者以同样的收入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这就创造了对更多同样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新工作的产生。技术创新能使社会分下发展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与此相配合的服务体系就必然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同时,区域化的特点也日益显著,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也是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创新发展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其科技引导作用将直接关系到各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绩效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区域技术创新的作用。技术创新贯穿于R&D活动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与产业化等各个阶段,只有将各个阶段的技术创新联系起来,才能对提高综合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产生更直接、更深远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继续发挥资助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持续支持技术创新的研究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19 21:33 , Processed in 0.0509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