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4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林学类] 建设“蓝色粮仓”的策略选择与保障措施

[复制链接]

1149

主题

1149

帖子

34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9 14:5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推进“蓝色粮仓”建设,对于缓解食品供给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应遵循“空间拓展”战略、海域利用效率提升战略、价值链延伸战略、内涵式发展战略、科技支撑强化战略等五大推进策略;并从保障基本的养殖水域和滩涂、健全财政扶持和投融资机制、加大海洋渔业研发力度、强化海产品市场建设、提高海产品安全水平、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等方面入手,强化“蓝色粮仓”建设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蓝色粮仓;海产品;空间拓展;科技支撑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和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面对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们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我国粮食安全压力长期存在。相对陆地农牧业而言,“蓝色粮仓”建设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特点,还能为人类提供更加优质、健康、安全的海洋动植物蛋白。因此,在重视陆地农牧业发展的同时,更应重视对海域、沿海滩涂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将广阔的海域和沿海滩涂建成人类粮食储备的“新大陆”,“海陆并进”构建我国大粮食安全体系。目前,我国“蓝色粮仓”建设受近岸海域养殖空间日益减少、海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海洋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足、海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和关联产业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的制约。为此,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策略,采取完善的保障措施,以推进“蓝色粮仓”的顺利建设。本文主要结合青岛市实际对此进行探讨。

    一、推进“蓝色粮仓”建设的策略选择(一)“空间拓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掘海洋资源潜力,为“蓝色粮仓”建设寻找更多更大的仓储空间。

    1、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实现由近海渔业向深海远洋渔业的拓展。青岛市远洋捕捞目前仍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远洋渔船装备水平比较差,且大部分远洋渔船严重老化,多数由近海捕捞渔船改造而成,作业效率低、辐射范围小、安全性能差。加上作业人员远洋捕捞技术欠缺,使全市远洋渔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受到了严重制约。

    [1]因此:第一,提升全市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开发与竞争的整体水平。通过技术引进,专业合作,不断做大做强远洋渔业公司。建造或购进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参与南极磷虾捕捞与产品深加工,探索其他新鱼(捕捞品)种的开发利用途径。

    [2]第二,加大远洋捕捞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提高捕捞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尽快制定出台扶持远洋渔业产业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国家税收政策,适度加大燃油补贴;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搭建融资平台,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促进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做好渔业从业人员远洋捕捞的技能培训工作。利用青岛市渔船数量较多、渔业相关从业人员多、很多船员拥有丰富的捕捞经验和渔场探寻能力的优势,加强与国内远洋渔业发展先进地区的合作,通过派员学习和引进相结合,为远洋捕捞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3]发展新型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实现由滩涂浅海养殖向深海养殖拓展。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如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消波堤等新技术的成熟,以及HDPE等新材料的运用,海水养殖开发区域应由目前主要集中于-10米等深线以内的滩涂、浅海向-20米、-30米等深线的深水区域推进,缓解近些年由于近海养殖空间趋于饱和带来的养殖压力。

    第一,加大深水网箱集约化养殖技术研究。加大深水网箱养殖配套设施、材料研究与开发力度,如开发配套的养殖设施,包括网衣水下清洗技术及设备、防鲨鱼网片张紧结构、夜间警示器系统、鱼类起捕设备、网箱养殖监测系统等。

    [4]科学筛选养殖品种,突破相应的苗种培育技术和饲料加工技术。同时,建立深水网箱养殖产业示范区,指导地区性深水网箱养殖的发展。

    第二,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在育种、育苗、新品种开发、养殖技术、网箱制作技术、饲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经验,推动深水网箱养殖从离岸管理转向陆基管理或海洋平台管理及自动控制系统管理。

    (二)海域利用效率提升战略

在控制风险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高密度养殖技术,大力培育和引进养殖新品种,改善和优化海水养殖业的整体结构,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传统的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基地养殖转变,提高海域利用效率。

    1、重点实施和扶持传统低效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逐步淘汰落后的养殖技术和工艺,降低资源消耗,增加产出和效益。倡导和鼓励间养、轮养、套养和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逐步推广采用养殖互净清洁生产工艺,交叉利用可再生资源,使单纯的终端污染控制转向养殖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和污染源的再利用,减少海水养殖自身产生的污染物总量,保持海水养殖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水域的利用效率。

    2、加快循环水养殖和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推广。

    积极推动循环水设施投入和研发投入,吸引非渔业企业进入设备研发领域,为渔业设施现代化服务。

    鼓励现有的养殖企业向现代化养殖企业转变,从传统养殖方式向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养殖方式转变,在政策、财政、信息服务上给予大力扶持。

    3、积极推动养殖结构的调整。通过对现有海水增养殖品种的改良,潜在经济养殖生物种类的开发以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优良生物品种的引进,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区及基地,推动海水增养殖生物品种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新的飞跃。

    (三)价值链延伸战略

通过延伸价值链,提高附加值,为“蓝色粮仓”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供应,满足居民的多层次物质需求。

    1、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业。海产品加工业是渔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是渔业生产的纵向延伸,是海产品增值的主要支撑,也是“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把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业视为“蓝色粮仓”建设的重要任务,努力改变全市海产品加工空间发展失衡的状况,尽快扭转部分区市海产品加工相对滞后的状态,以适应广大居民日益提升的消费结构。依托青岛市藻类、鱼类和海参加工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实现加工产品品种规格系列化,推动海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海产品加工种类方面,根据行业特点,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开发和生产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海产品。在继续做强红岛现代远洋海产品加工基地,扩大对亚洲周边国家及欧美市场的出口的同时,突出发展优质传统加工品、保健食品、罐头制品、海洋植物加工品及综合利用制品。另外,还要加强低值海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开发合成海产食品,新型海产饮料食品和调味品,以及具有美容功效的海产食品,丰富海产品品种结构。

    2、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依托青岛港口区、海洋保护区、渔港及旅游区和部分海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渔人码头和海鲜大排档,将旅游观光、餐饮、垂钓等休闲渔业与现代渔业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海洋渔业结构的优化。

    (四)内涵式发展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以养殖品种优化和养殖方式升级为主要切入点,促使海洋渔业向集约化、高资源利用率转变,推动海洋渔业内涵式发展。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新品种、新技术,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增加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比例,提高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根据不同海区特点和资源优势,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要求,鼓励和引导企业科学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建立健全原良种体系,促进养殖结构合理化。以原良种场建设为总抓手,通过引进优良原种,加快传统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更新换代。加大主导品种、优势品种、名贵品种的苗种繁育和亲种储备力度及其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良种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率。

    2、积极改善养殖方式,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和推广,提高渔业科技水平。转变目前大部分海域单一化养殖生产模式,推广养殖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多营养级立体养殖模式和综合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科技支撑强化战略

1、健全渔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渔业公益性投入,建立健全规范的市、县、乡三级技术推广网络,保证新品种、新技术的顺利推广,提高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合理布局渔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重点加强乡镇及区域站建设,为渔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科技问题提供有效的服务。

    2、提高渔业科技研发能力。结合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发挥驻青涉海院所的科技优势,构建集信息交流、人才交流、成果交易、项目合作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渔业科技研发能力。

    制定扶持政策,支持科研机构在良种繁育和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创新,鼓励渔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3、加大渔民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渔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利用科技下乡、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形成长效的渔民培训机制,提高渔业生产者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

    4、努力提升海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联合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海产品加工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快精深海产品加工的发展,提高海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食品的大众化、现代化、方便化、快捷化方面做好文章,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休闲食品及快餐海产食品,重点突破海水中上层鱼类深加工、贝类产品的净化加工等难题。

    二、推进“蓝色粮仓”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基于海洋渔业发展的实际,从保障基本的养殖水域和滩涂、健全财政扶持和投融资机制、加大海洋渔业研发力度、强化海产品市场建设、提高海产品安全水平、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等方面入手,构建“蓝色粮仓”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保障基本的养殖水域和滩涂如同陆地农业的耕地一样,海域和沿海滩涂是渔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确保基本的养殖水域和滩涂,保障海洋渔业发展的自然空间,是构建“蓝色粮仓”的基本物质前提。

    1、科学制定养殖水域规划。尽快扭转近海建设无序、严重挤占养殖水域的混乱局面,保证基本的养殖水域。借鉴陆地农业基本农田“红线”和城市“绿线”的管理模式,划定“蓝色粮仓”用地(海)保护线,建立渔业养殖基本保护区,不得随意改变养殖保护区的海域使用用途。结合沿海区市的实际,合理划分海域和滩涂类型,进行分类管理,确定宜鱼、宜贝、宜虾或宜藻等的具体功能。

    [5]对于规划中属于旅游岸线的海域,允许适度发展藻类和底播养殖等有固碳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养殖模式,实现海域立体化、兼容性开发利用。

    2、科学进行海洋功能区域划分。按照《中国浅海滩涂渔业区划》、《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待批)的要求,加快海洋功能分区规划的实施速度和质量。除港口建设外,应严格禁止各种名目的围填海。严格控制沿海房地产开发,禁止污染性工业项目占用沿海滩涂。统筹航运、旅游、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区、陆上排污区、特殊用海区、工业区、特殊工程预留区和海洋保护区的建设,留足养殖水域和滩涂。

    (二)健全财政扶持和投融资机制“蓝色粮仓”建设需要大量投资,包括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各方面资金的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海洋渔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也是效益比较低、风险比较大的弱质产业。因此,必须像重视农业那样,实施财政支持政策。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规模化池塘改造、工厂化集约养殖、海产良种繁育、标准化藻类养殖、深海网箱养殖、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底播和增殖放流、海产品加工、渔业品牌建设等重点项目。政府应制定振兴渔业发展规划,出 台具体的扶持 政策,设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3]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域外资源。进一步完善养殖渔具等渔业设施的财政补贴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收购捕捞渔船马力指标,拆小建大,拆旧建新,实现海洋捕捞业由近海渔业向远洋渔业的转变。

    2、建立多元化开放型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蓝色粮仓”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渔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蓝色粮仓”相关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渔业养殖、远洋捕捞、海产品加工等知名企业来青投资,鼓励本地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蓝色粮仓”建设。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海洋渔业发展实际,引导银行创新信贷方式,加大对渔业信贷扶持,通过开展海域承包权和海产品订单等质押、渔船联保、与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等,解决贷款难问题。在进一步完善渔业互助保险,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尽快将渔业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用财政资金对保费给予补贴,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渔业保险,降低渔民和相关企业的风险。

    (三)加大海洋渔业研发力度

依托青岛海洋科教优势,逐步加大海洋渔业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把青岛建设成为国内著名的海洋渔业科技研发基地。

    1、加快海洋渔业科技园区建设。以胶南和即墨为主要载体,规划建设海洋渔业科技园区。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推动科研院所的产业化成果进园区孵化,使园区成为产学研企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科研成果孵化的示范窗口。支持大中型渔业企业进入园区建立实验室或中试基地,以此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提高企业自主科研能力。深化科研院所与渔业企业合作,鼓励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通过专利和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参与渔业开发,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引导商业银行增加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资金,重点向渔业小微企业倾斜。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向渔民和渔业企业从业者推广先进适用的渔业技术。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引导渔业企业自建或联合共建实验室,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品的安全度。

    3、充分发挥渔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加快基地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如海珍品基地、种苗繁育基地、亲种培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和无公害海产品生产基地等,创新“基地+企业”、“基地+渔户”的渔业组织模式,以规范化基地建设推进渔业现代化进程。

    (四)强化海产品市场建设

青岛市海产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城阳区,经营规模位居全国50强,年交易量50多万吨以上,年交易额过百亿。但由于市场交易缺乏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市场管理约束,经营比较松散。

    [6]从总体上看,青岛市海产品市场的供求和价格管理薄弱,海产品流通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管理比较松散。

    1、整顿现有海产品市场,改变“散、杂、乱、差”状态,提升海产品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做好市场的功能区域划分,完善市场功能,保障大宗海产品交易需要。运用现代化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市场流通速度和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市场电子交易信息平台,为渔民和海产品养殖、加工企业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科学的市场反馈信息,指导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海产品加工。

    2、加强政府对海产品市场的调控与扶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法律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海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制度。加大海产品市场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对企业软硬件投资给予银行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

    3、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鼓励民营、股份制企业参与市场建设,推动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积极推动海产品市场建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培育海产品批发公司等经营主体,提高其经营实力和信誉。加强对市场经营商户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海产品市场秩序。

   

2009,(12):86-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4-20 05:43 , Processed in 0.0897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