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4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的投影:热播剧《士兵突击》的文化启示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7: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士兵突击》是一部特殊的电视剧,其在网络和电视台的热播,投射出当下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并不是要分析其热播的原因,而是试图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文化现象的本质,进而从文化的角度肯定这部戏的深层意义和价值。
  关 键 词:社会文化 投射 热播
  
  《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一出现便显示出了它的卓而不群。不同于以往的电视剧,它首先是在网上热播,在百度上观看观众评价超过60万条,而就是在这样一部网络热播剧中,竟然没有一个女性角色,没有一个明星大腕,没有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所有的市场元素都不具备,可放到各个电视台播出后,收视率依然飘红,这是以前电视剧很少出现的一种现象。电视剧是现代娱乐休闲的产物,其巨大的收视面以及庞大的观众群体直接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体系的精神需求,可以说热播的电视剧是社会文化的直接体现。《士兵突击》这样一部特别的热播剧,则投射出当下特殊的社会文化。
  
  一、“好好活就有意义”投射出的碎片化生存现状
  
  《士兵突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第一次把精神和心理问题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来表现,这是以往同题材电视剧当中不多见的,或者是不突出的。剧中的许三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活就有意义”,自勉的同时勉励他人。我们当下的境遇,实际上是一种人的碎片化生存状态,即在不同的生存环境里要遵循不同的逻辑,生活的整体性已经很难再维持,我们会感觉到生活是断裂的,这就是生活碎片化的表征,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境遇,生活正在失去或者说已经失去核心的基础,每个人生活的意义要靠自己去创造,传统的生命根基已经被动摇。本剧中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曾不屑或是迷茫地问:“什么叫有意义?”这是在问许三多,也是在问他们自己。生活的碎片化带来了人们价值的缺失和对存在意义的拷问,导致人存在的虚无感,怎样走出虚无?许三多的回答是“好好活就有意义”。这是他对存在意义的解释,这也是对人的存在的一种本原性观照的回归。
  追根溯源,生命根基的动摇源于文化的破碎感。当下文化的多样性确实刺激了我们的眼球,但具有机械复制特征的大众文化取代了与个人生命空间亲切联系的民间文化样式,从而使得当下的文化空间尽管貌似繁华却内在地失去了一种鲜活的文化温情,文化的繁杂与多样带来某些个人文化选择的迷失。从这种意义上说,这部戏是用军事题材这个载体,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念、成长与蜕变的故事,在反映人们碎片化生存状态的同时,也正面回答了人们心底的疑问,在励志这个表象下,涌动着哲学的思辨和深刻。
  
  二、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投射出的“边缘人”姿态
  
  在当下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会从社会和他人那里感受到时代施加于个人的影响,只要你用心去发现,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外来的压力,一个乡下人进入城市,从边缘地带到中心地带,内心充满焦虑。所谓边缘姿态,就是一个对现代化有些怯生生恐惧的外乡人的基本生活姿态,这个外乡当然不仅是指乡村本身。这种焦虑和边缘姿态在许三多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离开过家,我不想再离开家了!”正是对这种置身于现代化漩涡之中“身不由己”的一种呐喊和挣扎。
  许三多喜欢读书,却被暴躁的父亲送进部队,懵懵懂懂地就被推向了“中心地带”,焦虑由此开始。许三多把班长史今视作依靠,副班长伍六一却因担心许三多拖垮班长而仇恨般地看着他,许三多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巨大的压力。三多被分到了偏远艰苦的后勤管道维护班,依然每天出操、训练,老兵们觉得他不合群,打乱了原本悠闲的生活,于是许三多遭到了众人的排挤,成了五班的“边缘人”,他只能靠写信和记日记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生活终于出现了转折,三多靠一个人的力量修成了一条路,老兵们受到了感染,他刚被集体接受,却又要被调到钢七连,“身不由己”的漂泊感让许三多仰躺在饭桌上泪流满面。在现代化面前,我们就如过河的卒子,一去不回头,毫无退路可言。
  到了钢七连后,许三多的“边缘人”地位使他成了越来越没信心的人,周围的人都比他强,生存压力空前巨大。越怕犯错误却错误不断,拖累了班长也拖累了全班的成绩。为了摆脱“边缘人”的阴影,许三多一次次地在单杠上旋转,又一次次摔下来,在一次做完333个旋转后终于倒了下来,他用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赢得了自尊,让人感慨的同时更让人心酸。随后,压力渐渐升级,许三多进入了一个他从未预料到的世界——“A大队”,与他以往的所有部队不同,这里没有理解、没有关爱,只有冷血、只有训练。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正是现代化高压社会的一个极端化缩影。袁朗为了锤炼他们,让所有的队员毫无准备地彻底放弃了自己,然后再重新打造符合现代化作战要求的军人群体。新的作战形态需要单纯的许三多头脑不能太单纯,需要喜欢依赖别人的许三多独立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动,在一次又一次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训练中,许三多靠本我的力量,坚持了下来。在与境外雇佣军组成的毒贩武装的实战行动中,许三多杀死了敌人,长时间淤积下来的压力和第一次杀人的冲击,让许三多的精神崩溃了。当然,故事到最后给了许三多一个积极的结尾,但不难想象,许三多还在不停地寻找着一个答案、一种解脱。“不抛弃、不放弃”是他努力融入社会的自我鼓励和心理暗示,这句话温暖了一大批当今社会上没有话语权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也是一条消除焦虑和克服恐惧的出路。
  
  三、男人间温情的营造投射出的社会温情的缺失
  
  在社会转型期中,传统的伦理温情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某些冷漠和疏离,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基于利益的关系。《士兵突击》中对于这一现象有非常精彩的演绎,比方说剧中精于人情世故的成才对人的态度。他手里有三包烟,好的烟给连长抽,一般的烟给班长抽,最便宜的烟给士兵抽。而与之对照的史班长、老马、袁朗却用男人的温情颠覆了这种基于“利益”的人情,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平等。从招兵时的一碗酒和一个承诺开始,《士兵突击》便撒开了温情的网。在这网中,弥漫着史今不求回报的呵护之心、老马父亲般的关爱之情和袁朗独特的知遇之恩,再加上其他战友的理解和帮助。可以说,在一般人眼里有点“傻”的“许木木”是幸运的,因为有这么多人抱着平等的心去接近他、照顾他,帮他克服本性当中的笨拙、呆板和怯懦,挖掘他骨子里隐忍、善良和执著的潜能。一个成熟的自我,是能够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的共在,我们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他人之中成为你自己,他人就是你生命的边界。所以,对他人的敞开,就是自我生命的敞开。剧中温情的营造唤起了观众对逝去已久的社会温情的向往,也使观众得到一种心灵的宣泄和慰藉。
  参考文献:
  [1]刘铁芳.教育如何回应当代人的生存危机.
  [2]肯恩·威尔伯.没有疆界:东西方个人成长的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6 00:55 , Processed in 0.3921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