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理地质] 初中地理教学刍议

[复制链接]

1149

主题

1149

帖子

34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6 15:3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1门综合学科。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利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1。
    关键词:目标教学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氛围   收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8)02 -0050-01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整个中学基础教育计划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使地理“双基”教育行之有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实施课堂目标教学。
    纵观整个初中地理教材,其内容丰富,头绪较多,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须根据教材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的本质及相互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出重点、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把握住它们,依据学生学习水平,引导他们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从而保证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收获。
    1、分析和确定教材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目标教学:
    1、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确定出重、难点
    从《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重点之所在,如其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及1般要求识记和理解的内容,其中便包含着重点成分,有的甚至点明了重点。至于难点的确定即在《教学大纲》和《教参》中同样对难点给出了概括性的说明,并且对1些难点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突破的建议。
    2、通过教材分析确定出重、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的影响范围较广泛,如自然地理中的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气候要素、人文地理中资源、基础产业等要素。对这些内容的影响范围,可作具体的分析,凡是影响所涉及范围较大的知识就比较重要。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有的内容,如1些要求掌握的数据,虽然出现的次数很少,但也是重点之所在,不过这类重点的层次不高。此外,课文后那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所涉及的内容多数也是章节的重点,或者对章节重点的阐述。
    教材难点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诸如:理性知识的难点等等。应当明确教材难点并不是1成不变的。前期学习中突破了难点,在后期学习中可转化为易点。反之,有些原本不难的,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掌握不牢固,“欠债”多了也会转为难点。
    2、突出要点,突破难点,实施目标教学
    确定了教材重点和难点,下1步,也是至关重要的1步,就是要研究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实施目标教学了。
    1、如何突出重点
    首先,在授课前要为重点扫清障碍。有的重点内容常要联系到旧知识,教师有必要在课前阐明,以使学生在思维方向上与老师1致;其次,对教材中类似的问题,可重点讲述其1,指导、启发学生推出其它,使之能达到举1反3。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师可只讲2分、2至日其中之1的情况,其余日期的情况可由学生来总结。课后练习也是巩固掌握重点的必要手段,应选择典型的、综合性强的练习题,以加强重点知识听复习巩固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如何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可据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生情况和教师的思维习惯做具体安排。但总体上可概括为以下:
    其1,分解难点,即将难点内容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如风的形成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将之分开来分别加以分析,最后联系物理学力的合成,学生便能很容易理解了。再如恒星日与太阳日,也同样可以分成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情况来分别讲述,再结合教具及图示,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其2,由于学生准备知识不足而形成的难点,需复习旧知识来补救,不过这样做,教师首先要有计划地安排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6 13:23 , Processed in 0.05649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