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研究] 论红色和黑色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4:1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颜色词,,联想,差异

  [论文摘要]颜色词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最容易辨认的红色和黑色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一、引言
  
  红色和黑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具有的本质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物理、生理或上的种种原因,不同的风俗和表达习惯,红色和黑色在语义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它们不仅反映着其物理属性,也折射着属性和时代特征。又由于民情风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等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红色和黑色的感受不可避免地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中,红色和黑色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二、红色和黑色在中西文化中的联想与差异
  
  1.red与红
  (1)象征喜庆。
  无论在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的日子有关。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民间的喜庆活动都要使用红颜色。例如在春节民间要挂红灯、披红布;长辈给未婚晚辈的压岁钱或长辈在初见新婚夫妇时赠送的见面礼金称为“红包”;旧时春节后开始营业时的商品价格称为“红盘”,都是为了图个吉利。在中国生孩子当然也是件大喜事,所以民间生孩子的人家要用“红蛋”分送亲友。在英语国家,用red也象征喜庆,但远不如中国的“红色”使用广泛。a red- letter day(用红字标明的日子)是指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因为古时候天主教会用红色的文字把节日和神圣的日子写在日程表上;red carpet(红地毯)是迎接贵宾用的,表示隆重欢迎。
  (2)象征顺利和成功。
  中的“红”有时象征顺利、成功、也含有受人重视、欢迎的意味。如“红运”、“开门红”、“满堂红”等都可表示顺利、运气特别好;如果你的名字上了“红榜”当然意味着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如果你演戏演红了,成了“红角儿,或者唱歌唱红了,成了“红歌星”,说明你己很受观众或听众的欢迎。而在英语国家,red极少有这种内涵。英语中有二red shirt一词,但不是代表成功者,而是指美国大学中成绩较差而体育技能较优秀的学生。
  (3)“红”在中国有受欢迎的内涵,而red在英语国家中,往往表示“不受欢迎、为人讨厌”,这类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
  ①red eye指廉价低劣的威士忌,喝上少量的这种酒,眼睛就会发红,故称“红眼”。当然这与汉语的“红眼病”完全是两码事。
  ②red chicken指粗制的海洛因,俗称“红鸡”。
  ③red tape(红带)是指繁文崛节、官样文章。
  ④red flag是指使人生气的事。
  当然也有例外,英国工室法津顾问给办案成绩卓著的的赠品是red bag(红色公事皮包);天主教的红衣主教在教会中享有很高的权力,这种红色自然受人欢迎。
  (4)象征示警与抑制。
  红色可起示警和抑制作用,提醒人们警惕,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令人不安。这一点在中国与英语国家是相同的。
  十字路口的“红灯”(red light)是停止信号;当然挂在妓院门前的“红灯”,城市中妓院及其他下流场所集中的地方“红灯区”(red- light district)中的红色也是一种禁令,这种禁令是深层的,即为性冲动的禁令。
  人员记帐时记录亏损差额是用红墨水,于是“赤字(red)”一词即是表示亏损,如:a red month(赤字月),go into red ink(出现赤字),这种红色是一种警示。
  在英语国家,空袭的预备警报称为yellow alert,而red alert一出现,则是空袭紧急警报,这里red是紧急状态的代名词。另外red flag经常用作危险信号或停止信号的示警红旗。
  美国州际商务委员会规定应在易燃物品及其托运文件上贴示red label(红标签),这一点在中国也表现得很明显,诸如“高压危险”、“易燃易爆品”、“小心火灾”等警示标语都是使用红颜色。另外英语中:red line是表示仪表上的最大安全界限或危险点。
  在球类比赛中,队员严重犯规,裁判要出示“红牌”(red card),违反、章程的单位或个人也要被出示“红牌”或亮“红灯”,以示警告。

  (5)象征旺盛热闹。
  以“红”象征叶盛和热闹是所独有的,中的red没有这种象征意义。“五月的石榴花,越开越红火”这一句中的“红火”是“旺盛”之意;“联欢晚会节日很多。开得很红火”这一句中的“红火”则是“热闹”之意。旧时称繁华的为“红尘”,也含“繁荣、热闹”之意。
  2.black与黑
  (1)黑色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代表阴暗、龌龊、暴力、仇恨的含义。
  百年奥运会本应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举行,但是申办该届奥运会的过程中,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抢去了主办权,因而有人把该届奥运回称做“黑色奥运”。百年奥运会本应公德圆满,可不期而至的爆炸事件还是让人想起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12名运动员被杀的悲剧,“黑色奥运”(the Black Olympic Games)的残酷再次浮出眼帘。在这里,黑色代表了阴暗和暴力。
  (2)黑也可比喻为倒霉、不走运。
  比如It' s a black day for us.(今天我们不走运);the balck letter day(不吉祥的日子)。有趣的是,black还与好几个表示星期的词结合在一起,表示倒霉的意思。比如:B1ack Monday(黑色礼拜一),因为这一天通常是放假后开学的第一天,这是学生中颇为流行的一种叫法;B1ack Tuesday(黑色礼拜二),指1978年10月19日(美国星期二),那天华尔街股市崩溃,随后世界各地股市也随之崩溃。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要算B1ack Friday(黑色礼拜五)了,因为它有三种解释:A、耶稣受难日,因在这一天牧师等神职人员都穿黑色祭服,故名。B、泛指发生灾难或不幸事件的星期五。C、特指美国恐慌开始的日子。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黑色星期五”指1869年9月24日,美国黄金价格瀑跌,造成大恐慌。另外还有B1ack Saturday(黑色礼拜六),指因己预借完工资而无钱可领的星期六。由此可见,black一词在英语中将其倒霉、不走运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3)黑也可指秘密的、非法的、不正当的。
  中文里的词组如:黑经(暗中出黑点子),黑店(旧时指杀人越货的客店,今指骗人、敲诈的商店);黑钱(用非法手段得来的钱,或为逃税而不向政府报告的收入);黑社会(指社会中包括盗贼、骗子、流氓、娼妓等在内的社会阶层),等等。
  
  英语中恰有如下词语可以之对应。如:black ball(指秘密反对票);black programs(秘密级的程序);black guard(流氓);black trail(勒索);black markt(黑市);black money(黑钱)等等。
  (4)“Black”在中常常与不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尤其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比如:死者的灵车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而参加葬礼的人.必须穿黑色衣服,男子系无花黑色领带或根据当地习惯臂带黑纱,以示对死者的哀悼。
  (5)在美国,black可指黑人,占美国百分之十一的黑人,大部分是十七至十九世纪从非洲西海岸运来的黑人奴隶的后裔。因为其社会地位低下,致使这个词在英语中带有轻蔑的贬义。
  (6)“B1cak”虽然与中文的黑字在意义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许多带black的习语中,并不都表示黑。比如:black tea(红茶,而非黑茶);be beaten black and blue(指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而非黑一块蓝一块);black coffee(指不加牛奶的咖啡);black lie(不可饶恕的谎言);black stranger(完全陌生的人);black in-gratitude(忘思负义)等等。
  (7)其实“black”也不是完全指不好的事物。在经济上,我们说企业亏损、则政上出现赤字是in the red;而 in the black则表示赢利;black figure nation指国际收支顺差国;interest in the black指应收利急;darkhorse(黑马):比喻那些出人意料的获胜者,特别是常被用在领域中,指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候选人在竞选中赢得提名或选举,成为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三、结语
  
  由此可见,不同文化之间红色和黑色的象征意义是在社会的发展、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红色和黑色表达的感情意义也得到不断地丰富,从而使得人类的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掌握红色和黑色关联的词汇在英汉语言中的深层涵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语言障碍,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教学与研究出版,1997,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郭维成.“察言观色”学英语[J].大学英语,1998(11).
  [4]高芳.颜色与文化[J].河南大学学报,2002(4).
  [5]李肖雨.颜色含义知多少[J].大学英语,1998(11).
  [6]陆谷孙.《英汉大词典》[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7]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J].绥化师专学报,2003(1).
  [8]伍卓.英汉颜色词及其文化内涵之比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3 17:19 , Processed in 0.0588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