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研究] 谈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实现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3:4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文关键词:净化心灵;生命意义;内涵

  论文摘要:人的问题是文化的核心问题,很多小说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以满意的答案,但是每一个小说家都会给出对它的全新的解释。张洁也在自己的小说里表现出了对人生意义的锲而不舍的探求。张洁主张应作用于人的心灵,应当给人以爱与美的享受,在人的心灵里播下美丽的种子。在她的创作中,虽然也可以看到人生的不幸与不平,但她始终怀着淑女般的柔情追求着理想的重建,用满怀柔情、激情与淡淡的哀愁的优美笔调创作了一篇篇充满诗意的小说。
  
  在张洁看来,作家是在人的心灵世界里耕耘播种的人们。心灵世界是最神奇而又最变幻莫测的世界,撒什么种子就开什么花。正是由前辈作家们的辛勤劳作,在人们的心灵里播下了那么多美丽的种子,才使人间到处开满善良关爱之花。张洁说她愿意加入那耕耘播种的人们的行列,不顾一切地、执著地、一往情深地为人们的心灵开拓不毛之地。
  
  一、文学应作用于人的心灵
  
  张洁主张文学应给读者以情绪上的感染,她努力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点燃人们心里的那一盏可以发出高尚光辉的灯。于是,她写了《有一个青年》,细致地展现了一颗被厚重的尘埃所蒙蔽的心灵被净化的过程,展现了用知识和友情去点燃荒原上的灯光的动人情景。
  小说写一个普通的电焊工顾明华,因为父亲是驻外大使,在物质上可以说他能轻易的拥有想要拥有的东西,算是一个富有者。然而从动乱年代走过来的他,满肚子脏话,行为粗俗,心灵如一片荒野,是十年动乱产生的一个精神贫血儿。就是这样一个青年,作者以她敏锐而善意的眼睛,看到了他那在尘垢之下的不甘沉沦、认真向上的心。同这个青年对照,作者又塑造了一个好姑娘徐薇,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毅力,比明华有更强的自制力的姑娘。当明华在乱撞的时候,遇到了徐薇,经过一段交往,明华看到了两个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感到十分自卑。徐薇不仅外表美,心灵美,还有一双异常敏锐、充满温情的眼睛,她透过明华那粗鄙的没有教养的行为,看到了这后面隐藏着的迫切的积极向上的追求。她不仅理解他,原谅了他,还热情的帮助明华。小说描写了这样几个细节:阅览室读书,马路上的闹剧,剧场中巧遇和车间再相见,通过这一对年轻人之间感情的交流、靠拢、撞击和融合的过程,细致地展现了顾明华从粗俗向文明过渡的自我完善过程。在徐薇这面镜子的对照下,明华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丑陋和肮脏,真正领悟到了做一个文明的、有教养的人的愉快。由于这篇小说以感情为编织故事的主要线索,使作品全篇弥漫着一种诗的意境,成为一首净化人的心灵的诗篇。
  关注人的心灵的作品,本身也要具备纯净的因素。这类小说在反映世相的精确,揭示生活的程度上也许不及某些作品,却能震撼读者的情感,产生强大的净化人的心灵的力量。张洁的小说正是属于这种类型,她从理想出发,在作品中写了许多好人,为我们塑造了那么多优美高尚的灵魂,又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些卑劣灵魂的丑态。这种人物性格的尖锐对立造成了一种张力,强化了作品的道德力量。许多人喜欢她的小说,就是因为面对她笔下那些有着未被尘世的浮尘污染的、赤子般的心灵的人物,仿佛自己也变得纯洁了。而看到那些卑劣的灵魂,则让读者认清了私欲的丑恶和虚伪的肮脏,激起了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和为进步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力量。
  
  二、寻求生命的意义
  
  在张洁的小说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作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驾驭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本领和创造的才华,还感受到了她那孜孜不倦的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精神。她在不倦地寻找那种使人值得为之而生,值得为之而死的东西。这种探索,使她的小说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如《爱,是不能忘记的》一文,尖锐地提出了爱情与婚姻分离的社会问题,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并未在小说中提出明确的答案,她只是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问题产生的社会基础及根源——精神的匮乏,社会习俗中对人的感情的无视等,也可以说是写出了人所处的文化,主要是历史文化对人的情感的自由发展的制约,并着重表现了这种分离的不人道,它给人的精神和肉体带来的痛苦,颇为感人地写出了作者对符合人性的理想爱情的探求。
  现实中的问题是张洁思考的契机,她借这些问题展开思索的翅膀。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独特的人生滋味:《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对有所爱而终不可得的永恒矛盾的展示,使我们品尝了人生难以满足的酸涩之味;《沉重的翅膀》中郑子云与郑园园父女之间不同的心态和行为,显示了人生的青年时代和成年时代的差异,青春的美好,无所顾忌、远大抱负与成年的沉重,因袭的重负带来的重重障碍及现实的实际,使我们品尝到人生的辩证法。人生是一切人面临的一个大课题,酸甜苦辣,得失兴衰,都是题中应有之意,人人都可能际遇,因此它是文学作品永世不衰的内容。
  对生命意义的寻求在张洁的小说中,除了表现在对人生况味的执意品尝外,还表现在对超越人生的哲理的处理。还以《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小说中表现出的情感与道义——理智的矛盾,老干部与钟羽真挚的相爱,他们理应结成美好的眷属,他们的结合是应该被允许的。但道义不允许老干部做出伤害一个善良人的行为,他虽然对妻子没有爱情,却和谐地生活了几十年。也许这三人之间的感情问题能处理好,但这种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却是永恒存在的。哲理品格,可以说是作品的最高层次,上一切高水平的都包含着较多的哲理。哲理品格使艺术达到了一种超越,从而提高了人之为人的精神自觉。
  
  三、歌颂生活中的善与美
  
  人类进步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是张洁小说的两大精神支柱,我们从她的创作倾向,从她小说中追求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的总主题,以及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不倦探索为主的因素等方面可以得到确证。在人类进步的理想光照下,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标尺,张洁对于善和美有着敏锐的发现,并能够极动情地表现出来。
  我们从她的文章中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就是一位对生活中的善与美有着特别的领悟力的作家。她那些优美的散文记录了她对美的发现,许多篇章就是善与美的颂歌。如散文《依伯》,写了一位招待所的炊事员,他是极其平凡的人,有着雪白的头发和胡须,漆黑的眉毛下有一双圆圆的、和善的眼睛,说话不大顺畅,好象舌头不大灵便,不会打弯似的。但他却在餐厅开过饭后,又为迟到的旅客——文章的作者端上了饭菜,而且以后每当作家误了吃饭的钟点,他都会为她留出饭菜,用盘子好好地扣着。作家病了,高烧使她无法下床吃饭,依伯用他那宽大的、粗糙的、生满了老茧的,很像是木工师傅常用的细砂纸那样的手掌放在作家的额头上试着温度,接着为她请来了医生,还端来一大海碗北方人应该爱吃的面条。就是这样一位热情的依伯,在作家临分别时,却没有过多的热情,不说什么,只是一动不动地举着他那张五个手指头的手掌。依伯是质朴的,在粗糙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对人毫无所求的关爱之心,把关怀和温暖源源不断地送出。正是这种质朴的感情,使作家心灵深处沉沉地动了。
  张洁总是赞美那些只想给予却无求于人的朴素的心,她向往着一种不带任何物欲的,人与人之间纯净的感情。这包括《柳哨》中那个把春的信息带给一个天生痴呆和瘫痪的姑娘的孩子,《我也曾抱怨过命运》中那位带给她时令蔬菜又不留姓名的青年人,《乌梅》中给她送来鲜花的小乌梅。作家的心是那样善于体察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张洁眼中,生活是美的,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是美的。可以说,没有这种对美的确信和发现,就没有她的小说,没有她小说中那些令人心动的,富于诗意的场面和人物。但生活中的美,毕竟是粗糙的、零散的,有时像一颗蒙着岁月的尘封的珍珠,表面难以看到光泽。真正的艺术家,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把生活中的美化为艺术的美的能力。
  伟大的艺术品,都会让你不知不觉的违背自己的人生跟它走,而去同情作者所认为的好人,憎恶作者所认为的坏人。凡是用生命写出来的作品,都具有这种魔力。张洁小说中满蕴的激情,那对善与美的由衷赞美,那疾恶如仇的激愤,那恨铁不成钢的急切,这一切都使读者胸中升腾起烈火般的激情,和作者一起去爱、去恨、去喜、去怒。她燃烧自己,又引燃别人,奋力地、毫不吝惜地直到全部生命。
  
  参考文献:
  [1]荒林.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
  [2]戴锦华.“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J].文艺争鸣,1994.
  [3]孙祖娟.无望的救赎——重读张洁[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科学版),19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7 04:17 , Processed in 0.3489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