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7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财政研究] 国内区域中心城市财政问题研究

[复制链接]

2255

主题

2255

帖子

68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8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10:5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 要]目前,对区域财政问题的研究所见成果并不多。但是区域中心城市财政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使区域财政管理和调控职能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要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已有的经验,适合各地特点,不断推进区域中心城市的财政改革,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财政管理水平。

  [关键词]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财政;公共财政

  区域经济既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经济的主体。区域经济在发展和形成的历史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城市成为其核心,我们把这些城市称为区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不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体和导向作用,而且在区域均衡和区域公共产品提供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几个区域:一是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二是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是以上海、杭州、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四是以青岛、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经济区;五是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区;六是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七是以哈尔滨、长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区。在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心城市财政呈现出增长性、公共性、均衡性的特点。
  一、区域中心城市财政特点分析
  区域中心城市通常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较大的辐射半径和较强的资源聚集能力。国内的几个区域中,区域中心城市以省会城市、直辖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为主。这些城市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在整个地区甚至全国领先,是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上海、北京、深圳都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快的城市。其次,这些城市的财政能力(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居于全国水平的前列。一方面,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聚财能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也要求地方政府提供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更多的公共产品。再次,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处在从以工业和制造业即第二产业为主体向以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为主体的过渡阶段。最后,这些城市政府职能由全面管理经济向提供公共服务方向转变。此外,这些城市文化娱乐设施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聚集、扩散和流动的速度更快,方式更便捷。与此相适应,这些城市财政有其重要的特点。
  1 区域中心城市的财政收支规模较大,并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收支规模与城市的财权和事权相适应。财权方面,1994年分税制后,中央和区域中心城市收入的划分在保留原体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税收收入划分更加明确,一方面维持了这些城市财政收入规模,另一方面使财政收入划分趋向规范化。同时,由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财政收入的能力也相应比较强,决定了这些城市财政收入的规模相对较大,并不断扩大。北京市财政收入总额从1991年的77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665.9亿元,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44.5亿元,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总额增加了667.5亿元,增加了8.6倍①。事权方面,区域中心城市承担的事权除满足本城市发展需要外,在一定程度上要承担区域性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客观上要求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之目前经济体制转轨,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过渡性,有很多本应由中央财政承担的职能转移到地方政府,也导致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较大,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据有关资料,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已占到全部财政支出总量的70%左右,其中55%以下的支出是在省级政府以下②。上海市财政支出1993年是129.3亿元,2002年达到877.84亿元,2004年达到1395.7亿元;2005年预算财政支出1531.9亿元;2005年比1993年支出增长10倍③。
  2 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公共性特征。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体制由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决定了财政支出结构相应发生变化。原来的财政不仅承担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而且还要担负对国有企业投资的责任,甚至主要是承担向经营性的国有企业等领域投资的任务。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要求财政支出结构要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财政体制改革,财政支出越来越呈现出公共性的特征。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和改革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职能逐渐规范,决定了这些城市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公共领域倾斜。同时,按照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也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品种齐全、质量上乘、内容丰富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决定了这些城市财政支出越来越向公共领域倾斜。
  3 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支出结构呈现出均衡化的特点。经济发展的初期,城市中心区是资源聚集地,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资源发挥效用服务,决定了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投入城市中心区。随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城市核心区半径不断向外扩展,城市范围不断延伸,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区域不断扩大,决定了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支出向平衡城乡发展领域过渡。尤其是我国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要求全社会居民能享受到基本相同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是决定了这些城市的财政支出不断向城市郊区和农村倾斜。北京市政府的城区与郊区投资比例在2004年时是6:4,2005年北京市政府对投资实行重大改革,城区与郊区比例将达5:5,而2003年这一数字是8:2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支出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均衡的特点。
  此外,区域中心城市的市场化进程较快,城市政府职能向公共行政转变的速度也较快,城市政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逐渐增强,这些都决定了这些城市财政预算和监控能力越来越规范,财政体制改革步伐较快,财政管理比较规范。
  二、区域中心城市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是公共财政体制。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中国1998年提出要建立中国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前,区域中心城市财政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我认为在当前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区域中心城市财政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区域中心城市税收结构缺乏主体税种。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体税种的中央税收体系已经确立,并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度。但地方税收体系却并不健全,主要是缺乏税源大、征税范围广的主体税种。除了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较为突出外,其余都是零星小额税种,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入不稳定且征收难度大的问题。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个人所得税等都是地方税收体系中比较重要的税种。但由于收入划分体制、税制及地方经济结构等方面的问题,目前都难以发挥主体税种的作用。以体制方面的因素为例,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虽是地方固定收入,却把来自某些部门或项目的税收收入划归中央。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第一大税种是营业税,但由于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不旺、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家调低银行利率等宏观政策及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其增速大幅回落。营业税是大多数区域中心城市的主体税种,但主体税占整个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其他税并无太大差别。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种通常是流动性较弱的财产税,一般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10~20%.
  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收入的财源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不协调、不对称。目前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收入还没有调整到与现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状况。虽然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国有经济的状况有所改善,但国有经济还是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出现了与现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脱节的问题。
  区域中心城市财源的产业结构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的地方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经占到其全部增加值的60%以上,与之相适应,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有很大的改变,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但财政收入并未与之相协调发展,目前区域中心城市财政收入仍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6 08:07 , Processed in 0.3825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