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 顽固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

[复制链接]

4339

主题

434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0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1 18:4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根据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 次报告(JNC 7)对顽固性高血压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6人)和对照组(36人),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选用中药基础方配合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或贝特类降脂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对照组单用西药口服降压。结果 治疗组15天一个疗程,显效75%,有效19.3%,总有效率94.3%。对照组 显效50%,有效27.8%,总有效率77.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共同发挥了降低血压、血脂,扩张血管,利尿等作用,相较于单纯运用降压药起到了良好的降压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
        顽固性高血压也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高血压。 2003 年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 次报告(JNC 7)对顽固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当使用包括1种利尿剂在内的、足够而合理的3 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且所用的3 种药物已达到最大剂量,但血压仍未控制到140/90mmHg 以下目标血压者应为顽固性高血压。此外,对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足够剂量3 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其收缩压仍未降到160mmHg以下者,也称为顽固性高血压[1]。目前,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推荐采用此标准诊断顽固性高血压。难治的原因包括许多因素,如患者的顺从性,用药不当,血容量过多及继发性高血压等。自2007-2009年12月,对我院内科病房收治的7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1-67岁,平均56岁。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9-70岁,患者均有原发或激发高血压病病史,病史在2年-33年,平均9年。原发性高血压病26例,其中2级22例,3级4例;继发性高血压病46例,其中继发于糖尿病30例,继发于肾病16例。住院前都有大量或不规则服用过三种以上降压药物一个月,都属于顽固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患者。所用药物,治疗组选用中药基础方配合西药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或贝特类降脂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对照组单用西药口服降压。其中收缩压140-220mmHg,舒张压95-130mmHg。症见:头晕、头痛,眼球胀痛,颜面、手足麻木,郁胀;胸闷,胸痛,口唇轻度紫绀,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夜尿多;面色晄白、畏寒肢冷、便溏、恶心、不思饮食。舌质暗淡、紫或淡,舌苔黄燥或白腻,脉弦数或沉缓。入院时均检查胆固醇3.1-79mmol/L,甘油三酯1.1-3.8mmol/L,低密度脂蛋白2.9-80mmol/L,高密度脂蛋白0.62-2.1mmol/L,心电图异常60例。糖尿病查血糖、眼底、四肢肌电图,肾病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
        1.2治疗方法:基础方选用:钩藤15-30g,夏枯草25-30g,石决明30g,赤芍15-20g,丹皮10-15g,川芎12g,山楂30g,地龙15g,川牛膝15-30g,泽泻30g,茯苓30g,生大黄(后下)9g,枳实10g,川厚朴10g。两次水煎,共取汁300-400ml,每日1剂,分2-3次口服。药物加减: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加圣地30g;脾肾阳虚者,去生大黄,加制附子9g,白僵蚕12g;心脾两虚者去赤芍、丹皮、加太子参12g,白术15g;血脉瘀阻型加葛根30g,丹参30g。西药治疗:除继发性高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均采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口服每天2-3次。不静脉点滴降压药物及扩血管药物,血压下降者,酌减用量。治疗期间:(1)限盐,每日每人摄盐量控制在6克以下;(2)减肥;(3)戒烟酒;(4)鼓励患者以散步、骑自行车和慢跑为锻炼方式;(5)松弛疗法包括气功、太极拳、静养等。另外,注意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大便通畅,睡眠良好。
        2药物疗效评定标准[2]
        2.1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2.1.1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3kpa(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7kPa(20mmHg)或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  
        2.1.2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3kpa(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3~2.5kpa(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4kPa (30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
   2.1.3无效 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2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酸腿软等。
        2.2.1显效:上述症状消失。  
        2.2.2有效:上述症状减轻。  
        2.2.3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  
        2.2治疗结果
        2.2.1用药15天一个疗程,随访6个月。治疗组显效27例。占75%,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3例,糖尿病继发8例,肾病继发6例;有效7例,皆为糖尿病继发,占19.3%;无效2例,为肾病继发,占5.7%;对照组显效18例,占50%,其中原发性高血压10例,糖尿病继发3例,肾病继发5例;有效10例,占27.8%;无效8例,占22%。
        2.2.2治疗后的血压情况:治疗组 胆固醇2.8-6.7mmol/L,甘油三脂0.27-2.88mmol/L,低密度脂蛋白1.6-6.8mmol/L,高密度脂蛋白0.71-3.0mmol/L,心电图异常例数降至17例,其中肾病,糖尿病患者的原发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异常心电图及原发病改善不明显,随访6个月的血压复升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心、肺、肾等脏器损害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加重和加速心脑血管病发展的诱因,并可使病情明显恶化,影响预后。高血压病在中医方面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曰:“无痰不作眩”。中医认为气机的升降出入乃脏腑功能活动的主要表现,清升浊降,脏腑机能正常;反之,浊阴上逆,脏腑功能紊乱。可能高血压病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气机紊乱,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浊阴上逆,是此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根据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高血压病的疗效好,13例全部显效。分析原因,在院外没有获得良好的疗效,可能与此类病人的病程较长,对常用西药降压剂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病人治疗心切,频繁换药及不规则用药等关系密切。继发性高血压病没有获得理想的疗效,主要与原发病的轻重、控制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即在积极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对原发病的治疗相当重要。继发性高血压并多属肝阳挟痰浊上扰型。此型病人多有“淤血”征象,血脂偏高,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正常值,一日内波动范围小,一般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基础方选用大量平肝潜阳、凉血活血、化痰祛瘀之品,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佐以利尿通腑之剂,主要是针对高血压容量、高度水肿及氮质血症。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基础方选,主要是根据征型,灵活加减应用,一是针对病因、切中病机、治病求本;二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3]夏枯草、钩藤、石决明、地龙性寒,能清肝热、平肝阳。其中石决明善清肝火、镇肝潜阳,为平肝潜阳之要药。钩藤内含钩藤碱,具有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作用;广地龙热浸剂,夏枯草的茎、叶及金钱草均有降压作用。赤芍、丹皮、山楂、川芎活血散瘀,丹皮煎剂具有明显降压作用,赤芍具有直接扩张冠状血管作用,山楂具有一定的降低血脂及血压作用。川芎能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生大黄苦寒入胃、肝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之功。生大黄能泻除体内的燥热积滞,使腑气畅通,火邪从大便而去;药用大黄及掌叶浸剂皆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川牛膝引火下行,泽泻、茯苓能利尿,适用于高血容量,高血压病及肾病高度水肿的病人。泽泻又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扩冠作用。枳实、川朴健脾和胃,以固护后天,并助生大黄通腑导滞。以上诸药功效协同,共同发挥了降低血压、血脂,扩张血管,利尿等作用,相较于单纯运用降压药起到了良好的降压效果。
        4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并能长期稳定血压,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刘国安.《高血压病的诊疗研究进展》.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10)
[2]陈小虎,宁澄.《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概述》. 2009(3)
[3]万艳丽.《补益肝肾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 《陕西中医药》,2007,2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5 11:03 , Processed in 0.3484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