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优论文范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 高校校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功能分析

[复制链接]

5154

主题

51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4 20:2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本文以《重庆三峡学院报》为例,对高校校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梗报 和谐校园 功能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研究和服务社会。高校校报是高校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加强对师生思想和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高校校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功能及如何更好地完善这些功能?近年来。《重庆三峡学院报》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一 高校校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要功能
  
  1. 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功能
  2008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重庆三峡学院党委决定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校报由月报改为半月报,提出了“党报性质,晚报风格,校园特色”的办报理念和“为师生提供有趣和有用信息”的报纸定位。根据新的办报理念和报纸定位,编辑部门对报纸进行了改版,版面采取新鲜活泼,简洁明快而又大气的设计方式:将时政新闻放在头版,并适时的做出解读。第二版为“校园视野”,选择校园内各院系新闻为主。第三版“学院纵横”(或特别报道)。关注热点焦点问题或者推出长篇通读、调查报道之类的特别报道。如2009年第202期,该版以"2009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被北大弃录”的社会热点为话题背景,探讨了的法制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特别是专业的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第四版“天地”,刊登了有关三峡特色的副刊作品,为校园文学艺术爱好者提供精神食粮和打造交流平台。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新闻传媒的政治工作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根据这一精神,改版后的《重庆三峡学院报》为了更好地加强引导功能,在一版经常开辟新闻时评,如2009年第191期,头版刊登了有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观消息,然后配上新闻时评《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理要性、必要性等进行探索,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郁氛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在一版登载了消息之后,又配发评论员文章《浩荡春风拂校园》(2009年第191期)。由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2009年5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对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不发展观活动进行了报道,2009年第195期。《重庆三峡学院报》第三版通讯《学习实践成效显著,服务库区有口皆碑——中央媒体集中报道我校》,师生们读到报道后,会产生一种集体荣誉感,一种认同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更好的去关注学习科学发展观。
  
  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校报起到了重要的引导舆论作用,营造了和谐的舆论环境。2009年9月开学不久,正值甲流侵袭,校园内出现了一些传言,说本校已经发现确诊病例,校园舆论一片哗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迅速发出校党委的声音,对甲流疫情做出了专项报道《重庆三峡学院防控甲型流感工作纪实——甲流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2009年第203期),介绍了学校有组织、有预案、有投入的预防甲流的工作安排,积极引导学生完成一天三次体温检测的要求,减少出行、养成爱卫生的习惯等,提高自我防控的能力。这组报道及时平息校内的各种非议,维护了学校的稳定,也为后来全校师生齐心协心战胜甲流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 体现人文情怀的服务功能
  构建和谐校园给高校校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校与师生沟通桥梁的高校校报,必须体现人文情怀,让师生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张扬;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与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新闻传播作为和受众联系紧密、传递快捷、客观真实的舆论形态,应该不断自觉地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中心地位,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实践着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多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的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
  《重庆三峡学院报》2009年第204期第三版特别报道,《李浩:在关爱中坚守1米13的高度》长篇人物通讯,讲述了2009级专业新生,身高仅1米13的李浩坎坷的求学历程。文中突出细节描写。在材料选取和语言色彩上,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报道刊出后,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许多同学给李浩发去邮件,交流彼此的大学生活,互相鼓励,还有的提出主动帮扶。这种把新闻和教育规律有机结台起来,立足校园生活,关注弱势群体。给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搭建起温馨的桥梁,体现出了校园的和谐和真情。
  在当前教育不均衡的状况下,高校校园里仍存在弱势群体。他们或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或因生理缺陷等其身心健康令人担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校园弱势群体的关注,使他们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进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随时随处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
  2008年5月15日,《重庆三峡学院报》用两个版刊出“特别报道”《学校是你温暖的家》和《老师永和我们在一起》,全面反映了学校党委热情关心地震灾区学生的感人故事,其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的一句话“你们的困难就是学校的困难,学校永远关爱着你们……”
  这组报道还刊载了师生为灾区学生捐款和一对一帮扶等有关消息,让深陷伤痛之中的同学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作为学校主流媒体的校报此时此刻及时的传达了人文关怀的感情,让许多同学,特别是灾区同学感动得泪花盈盈。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贡献。
  2009年5月15日,第194期,《重庆三峡学院》在第三版又推出了专栏:《难得人间风雨情,关注5.12汶川大地震”的特别报道》采访了本校的灾区同学,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在地震过去一年的时候,不忘送去了热情地的问候。
  “先就业还是先考研?”许多大三同学举棋不定,针对这一现状,2009年6月30日《重庆三峡学院报》推出“热点话题”《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何辩证地看待就业与考研》,通过“新闻话题”、“人物调查”、“专家支招”等形式,对先就业和先考研,作了比较科学地回答,这组报道,为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又如,《重庆三峡学院报》推出的《大学生暑期打工特别提示》、《对大学生求职现状的调查》等系列报道,都具有强的服务性。
  3. 寓教于乐的感召功能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校园文化建设人手,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就需要校园文化的和谐。为了更好地彰显校园文化特色,《重庆三峡学院报》在选择新闻稿件时始终遵循三条原
则:即一是真实、准确、客观;二是有价值(包括新闻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三是接收,即作品有利于受众接受。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的一切文化活动都是融思想观念、校园风尚和价值取向为一体的文化,重庆三峡学院校报对各种学术活动,教师讲课比赛、大学生科技节、校园节、社团活动、书画大赛、唱红歌讲故事大赛、新生军训等给予了特别的关注。2009年12月,在志愿者协会成立十六周年之际,《重庆三峡学院报》第208期用第二版和第三版推出了专题报道《我们是光荣的志愿者》。讲述了十年来,千千万万的三峡学子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社会,为革命烈士扫墓、福利院慰问、义务家电维修、长江清漂等。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挥洒了大学的激情,解释了大学的精神。“用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为口号,“以立足学校,面向社会,服务库区人民”为宗旨,不断推动三峡库区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的道以组合式稿件推出,通过对志愿者本人的采访和与志愿者约稿,激发了公众参与,感召着青年学生投身志愿者活动,为进一步弘扬了志愿者精精,助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校报是高校的重要的宣传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服从和服务于高校办学及人才培养目标,要为高校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发挥重要的宣传及引导作用。2008年第186期,《重庆三峡学院报》第三版刊登了《有多少人在读名著?》通过“新闻视点”、“现状调查”、“专家访谈”、“编辑点评”等方式,全方位地揭示当今大学和读书现状。对积极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和深化校园文化建建等都有着极其重大意义。在重庆市“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活动中,《重庆三峡学院报》开辟了专栏“读点经典”,每期刊登来自全校师生的诵读经典感悟的小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全校师生的诵读热情,一条条新闻活泼的经典短文,在为师生位送去高雅愉悦的快餐文化的同时,也感召着师生们努力学习和工作,成就人生。
  另一方面,校报还通过文艺副刊刊登散文、诗歌、杂文等文学作品及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师生营造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高扬健康向上的祖国优秀文化,让师生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温磐、健康文明的乐园。
  
  二、如何完善高校校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功能
  
 §了解真相,尽快发布新闻”是新闻界的天职。因此,重大题材新闻的报道和宣传,首称围绕“争取第一时间”来展开。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来自外界信息有强烈的知情欲和反应速度。高校校报如果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合作,将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重要的保障。
  《重庆三峡学院报》的校园网站,开辟了校园新闻,重解决了校报所不能解决的新闻快捷难题,让师生及时了解到了发生在内和与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信息。如每次举办招聘会、学生就业中的热点和焦点信息、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重大活动等都可在网络上及时报道出来,不少新闻之后还在校报上做出深度报道。这样,进一步让读者非常方便、轻松愉快地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来,从而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 优化新闻选题贴近师生生活
  高校新闻题材主要是会议和各种活动,如果就会写会,就活动写活动,这样的新闻会让读者生厌,没有读者,报纸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因此,高校校报必须从新闻深度上做文章,把“旧闻”新做,即在同质报道中寻找另类视角的新闻。必须运用发散思维去寻找新闻,面对习以为常的事实,进行多角度分析从而找出表闻的报道角度、挖掘深层次的新闻价值。《重庆三峡学院报》在每期的选题中,最到最大优化,为了配合和谐校园的建设,在选题上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系列贴近师生生活的深度报道,当然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如,2009年6月,记者获悉一条消息,本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李飞受到中共中央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亲切接见。如果在校报上写一条消息,肯定会失去时效性,怎么办?编辑部就策划出写一篇人物专访。2009年第196期,《重庆三峡学院报》第三版就推出“特别报道”《山沟里飞来的金凤凰——大学生村官李飞的故事》,这篇人物通读以故事形式展开,对家过记述李飞当村官的酸甜苦辣和心路历程,让师生们受到了不少启发和教育。又如《对校园暑假留守族的调查》、《特别提醒毕业同学:要管好你的档案》等等,把一些看似平常的新“冰点”题材,从深度报道去做,在人文关怀和服务导向去下功夫,效果就非常好。
  当今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新闻策划上,校报更是如此,要让校报真正为学生所喜爱,还要在栏目的策划上多做文章。2009年第185期开始,《重庆三峡学院报》创办了一个小栏目“对外开放办学”。刊登学校教师在美国丹佛社区大学孔子学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让师生们了解美国学生和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看待事情的不同态度,寓趣味性和导向性一体,激起了人们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反思,体现了校报的高度和深度,拓展了校报的影响力。
  此外,高校校报还应建设一支比较稳定的学生编采队伍,既可保证稿源,又有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打造学生记者队伍,首先要控制好“源头”,也就是说在校报记者招聘的过程中,要严格筛选人才。《重庆三峡学院报》在招聘学生编采队伍有明确的条件: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解读时事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新闻敏感,要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凡是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的都可以通过考核成为校报记者。
  为了提升校报编采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建立了培训制度。首先,专业老师每学期都要外出学习培训,对学生编采人员每学期也要举办二至三次业务培训,培养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新闻敏感力和写作编辑能力。重点培养他们把目光投向学校工作重心及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培养的是学生记者把握新闻价值的能力。如何把新闻事实报道出来。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校园的主流才能挖掘出新闻的价值,更好地引领学校发展和全面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魅优论文范文网 ( 琼ICP备10200388号-7 )

GMT+8, 2024-5-3 13:37 , Processed in 0.0731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